1 / 49
文档名称:

心律失常-乔旻.ppt

格式:ppt   大小:9,424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律失常-乔旻.ppt

上传人:杨勇飞2 2022/4/24 文件大小:9.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律失常-乔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律失常-乔旻
文档,文
三级安全培训资料
2006年7月
1
心律失常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
起和诱发心律失、过度吸烟、饮酒、浓茶、咖啡时出现
2、病理性:各种心脏病,如冠心、风心、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
3、药物影响:洋地黄中毒、奎尼丁、普鲁卡因***、肾
上腺素、***等
4、其他: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等
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
1、偶发可无症状,部分可有漏跳或心跳暂停感
2、频发使心输出量减少,出现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症状,如头晕、晕厥、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
期前收缩
P′
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别
2、P’-R间期≥
3、P’波后的QRS波多正常
4、P’后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房性早搏
期前收缩
P′
房性早搏
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3、ST段、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大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
房室传导阻滞
按其阻滞程度分三度:
Ⅰ度:窦性冲动自心房至心室的时间延长(全部下传)
Ⅱ度:窦性冲动中有一部分不能传至心室
Ⅲ度:窦性冲动均不能下达心室 (完全性)
定义:窦性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被异常地延迟或阻滞
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如冠心(心梗)、心肌炎心肌病、先心、高血压、甲减等
药物中毒:洋地黄、β-阻滞剂、CCB、奎尼丁等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
心脏手术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正常人或运动员可发生文氏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
ECG特点: P-R间期>
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无脱落)
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Ⅱ度Ⅰ型(文氏现象)
心悸或心搏脱漏感
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有间歇性的QRS波脱落,常呈2∶1或3∶2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亦可有形态异常
Ⅱ度Ⅱ型(莫氏现象)
乏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 (易发展为完全性)
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P相等,R-R相等,P与QRS无关(房室分离)
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P-P间隔<R-R间隔)
QRS波群形态
Ⅲ度 症状:阿-斯
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速的范围时
形成扑动或颤动
按部位
室性:室扑(VF)、室颤(Vf)
房性:房扑(AF)、房颤(Af)
扑动与颤动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约100-160次/分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房颤
扑动与颤动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
房颤
快速率房颤
慢速率房颤
100~160次/分
<100次/分
扑动与颤动
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及原有心脏病的轻重
心室率不快者可无任何症状
心室率快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150次/分心室率重者可心衰、心绞痛、晕厥等
房颤
扑动与颤动
室颤
ECG特点
P-QRS-T波群完全消失
形态、频率及振幅完全不规则的室颤波(波浪曲线)
频率为150~500次/分
扑动与颤动
定义:心室各部分肌纤维发生极快而不协调的乱颤
病因:常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临终前发生
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心肌病、严重低血钾等
药物毒性作用:洋地黄中毒,***碘***,奎尼丁等
电击、雷击、溺水等
低钾、低镁、缺氧、高碳酸血症
创伤性心脏检查和心脏手术
室颤
扑动与颤动
室颤
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阿-斯发作,相当于心室停搏
体格检查:
心音消失,P触不到,BP测不到
治疗要点: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立即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立即直流电非同步电击除颤
其他抢救措施同心脏骤停
阵发性心动过速
定义: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