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巴林银行的破产
[提要] 巴林银行曾一度为欧洲六大银行之一,该银行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年2月25日,巴林银行因无法支付其交易损失而倒闭。这一事件使国际金融界大为震惊。通过本案的研究讨论,使学员对金融交易工具、交易方式、金融监管等问题有深刻的了解,提高金融风险意识。
一、巴林银行介绍
巴林银行成立于1762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是创始人。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广泛,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并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但是,巴林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区别在于,巴林银行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使得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巴林银行前期,主要从事贸易,后期才开始从事证券、期货、期权交易。其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亚洲,其中在日本和新加坡的业务量最大。到1995年,巴林银行拥有员工4000人,有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300亿英镑的基金。1995年2月25日,巴林银行的一名年仅28岁的交易员里森在衍生金融交易的投机失败,,,还有2万未平仓。2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破产。2月27日新加坡交易所接管巴林的帐户。3月6日,,转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巴林的法律程序结束。4月7日,原巴林主席,副主席全部辞职。5月1日,辞退21名巴林雇员。7月11日,英格兰银行负责监管投资银行的官员辞职。7月18日,英格兰银行发表
“巴林事件”调查报告。
二、巴林银行破产过程
如前所述,巴林银行的破产主要是由于里森在衍生金融交易的投机失败造成的。里森于1987年到摩根士坦利伦敦分行期权结算部门任职,当时他年仅20岁,他是1989年月10日进入巴林银行工作。他在巴林银行的工作出色,并在股市上为巴林银行赚取了千万美元的利润。因此,很快争取到在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解决了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视他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1992年,巴林总部派里森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
同年底,他考取新加坡交易所业务代表资格。1993年初成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的总经理,既负责前台交易又负责后台清算
里森从1993年开始做日经225和日本公债(JGB),在日经225上一直做市场多头,同时,卖空日本政府公债(JGB)。到1994年12月,他已卖出期货达 63762张,。他同时开了“88”和“92”两个帐户,将盈利记入"92”帐户,将亏损记入“88”帐户。1994年以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日经225大幅下跌,里森本应出货止损,但由于其头寸太大,不得不为稳定期货价格减少损失,继续吃进,同时做空头的日本政府公债则节节上升,两方同时亏损使损失越来越大,到1994年底,。而他利用职务和声誉继续向总部索要资金,资金来源于巴林银行总部、日本、伦敦证券、新加坡,,几乎达到巴林银行总资产。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日经股指大跌,当天就跌了400点。到1月20日,里森预测期货指数应该回升,债券下降,于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