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新生儿贫血与输血疗法.ppt

格式:ppt   大小:1,476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贫血与输血疗法.ppt

上传人:伊利雪糕 2022/4/26 文件大小:1.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贫血与输血疗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贫血与输血疗法
2022/4/26
纲 要
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红细胞系统的特点
新生儿贫血
早产儿贫血
贫血的诊断
贫血治疗
胎儿期红细胞的发育
中胚层造血期
胚胎2-3周开始,第6周减少,3个月末消坏(溶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
定义:由于体内产生于自身红细胞抗原起反应的自身红细胞抗体,是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
病因
感染:CMV,风疹,败血症,EBV
免疫失控:疫苗,代谢紊乱
遗传:新生儿红斑狼疮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新生儿红斑狼疮
母体产生抗胞浆的自身抗体RO/SSA,La/SSB
通过胎盘
患母多有发病
特点:皮肤暂时性狼疮样皮疹
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血液改变:溶贫,粒减,血小板减少,肝脾大
女:男= :1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
诱发红细胞酶缺乏(G-6-PD)
诱发不稳定Hb:VitE缺乏(早产儿6-8周)
药物或其***引起免疫溶血:青霉素、奎宁、磺***等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红细胞酶的缺陷
可引起新生儿期贫血和黄疸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
中国两广高发:%,%
X染色体长臂基因,男:女 = 2:1
诱因:感染、缺氧窒息、酸中毒、氧化剂类药物
诊断:家族史、高胆、G-6-PD测定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红细胞***酸激酶缺陷病(PK)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
特点:黄疸、脾大、网织红增多、红细胞脆性增加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常染色体显性,10-20% 散发
50%新生儿期出现症状
涂片:小球形红细胞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
涂片:椭圆形、卵圆形、雪茄形、碎裂红细胞
多在生后6-10周发病,新生儿期少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遗传性东南亚卵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原因不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不规则、扭曲、染色深、有棘刺状突起
可见于G6PD,PK,Vit E缺乏等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溶血)
血红蛋白病
正常Hb四联体2 α ,2 β
地中海贫血
家族性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
病理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纯红细胞再障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正色素性大细胞贫血,RBC表面有i 抗原
EPO增加,不能促红细胞生成(红系干细胞缺乏)
感染
获得性, 先天性
营养性缺陷
铁、叶酸、B12、
先天性白血病
早产儿贫血
生理性
生后4 — 8周大最低值 - :96±14g/L
<: 78±14g/L
原因:
RBC寿命短
生长迅速,血容量扩大导致稀释
EPO生成减少
医源性失血
营养因素
早产儿贫血
相关营养因素
铁 胎儿期恒定铁含量75mg/Kg
存在形式:血红蛋白铁,组织铁,贮存铁
铁贮存量 出生Hb
足月儿骨髓铁贮存20-24周耗尽,早产8周
早产儿贫血
补铁 缺铁与早产儿贫血不成正比,早期补铁不能预防Hb
生后2周至2个月开始,持续12-15个月
量:-:2mg/
1-:3mg/
铜 促进铁的吸收和贮存铁的释放
早产儿需铜量:80ug/
Vit E 抗氧化剂?
叶酸
贫血诊断
贫血诊断
病史
家族史:遗传性疾病
母亲病史:孕期用药、感染
产科病史:前置胎盘、产伤
贫血出现时间,有无黄疸
贫血诊断
实验室
RBC计数、Hb、Hct
网织红细胞:出血和溶血 ,产生障碍
周围血涂片:RBC形态异常
胆红素:溶血性和内出血 ,外出血
Coombs’:免疫性溶血
其他
输血疗法
指针(争议)
24小时内,V Hb < 130g/L
急性失血> 10%血容量
有心肺疾病时放宽输血指针
出现贫血相关症状
输血疗法
血源选择
新鲜、库存
全血(Hct = )、红细胞(Hct = )
同型血(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外)
输血量
10-15 ml/Kg
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