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绝望的挣扎.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绝望的挣扎.doc

上传人:刘禅 2022/5/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绝望的挣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绝望的挣扎
王 淑 刘明景 摘要: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爵士乐时代”一个年轻的心理医生寻求“美国梦”的过程。本文拟通过当时“爵士乐时代”的大背景和主人公迪克的复杂性格特点来讲述他自我一个虚幻、空洞、毫无意义的幻影。战后,战争破坏了这一切,它使后方的投机商大发横财,金钱成了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传统道德观念的沦丧和各种欲望的极度膨胀使得纯朴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友谊和爱情的价值被证券和股票所锈蚀。上流社会大把花钱,过奢侈豪华的生活。迪克跟亿万富翁的女儿妮科尔结婚后,就开始把自己当作上流社会的一员,过上流社会的生活。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个拜金主义社会,要想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同,就必须显示出与之相同的生活方式、享乐方式、消费方式。“消费的表现性,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通过对消费物或消费行动的符号元素的选择和组合方式来表现、传达和交流某种主观意义和客观信息。”[3]小说中迪克就极力地用消费来表现自己的地位、财富。为此他不惜一切去取悦别人,展示自己的风度,追求奢华的生活,努力获得上流社会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认同。他去法国里维埃拉的海滨地区度假,“遮阳伞、便携式冲凉更衣室、一只充气的橡皮马”,这些连身为明星的罗斯玛丽都“没见过”,他们的别墅,他们的仆人,他们的豪华汽车,这些都散发着商品消费的气息。而迪克这些行为,正是他希望选择上流社会的消费方式来获得其对自己的认同,达到追求自我救赎的目的。然而这种自我救赎的做法从根本上讲是毫无希望的,他因此而沉迷于感官的刺激与消费的生活方式中,为消费所支配,最终落入消费主义的泥沼而无法自拔,经济上无法独立,事业荒废,所有的理想都已成空,剩下的就只有绝望。在这个消费主义肆虐的二十年代,跻身于上流社会并未给他带来救赎,却让他在消费主义的泥沼里面越陷越深。“他衣冠楚楚,手杖高档,但他却像动物那样被奴役和驱赶。”

二、迪克的复杂性格体系

迪克的悲剧,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消费主义的大背景造成的。在喧哗的二十年代,要想进入上流社会,让上流社会所接受,结果就是被上流社会“汹涌而来的钱与物的洪流淹没了”。另一方面,迪克本身复杂的性格也跟他的悲剧有着必然性。他的性格体系中有优秀的品质,如坚强、持之以恒、果敢等成分,推动他不断进步,逆流而上。其次,他的人格弱点,如过于理想主义,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等成为导致他失败沉沦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小说的情节发展来看,迪克的沦落和受难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4]
起初,作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形象,他出身卑微,但勤奋好学,他有理想,有追求,也有自信,想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极度善良,性格温顺,和蔼可亲,风度翩翩,能够克服困难去达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事业目标。正是这些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性格与人格因素,使他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反省进行主体抗争。也正是这种超乎我们想象的强烈的生命力的最终沦落向我们传达着悲剧的崇高感。
迪克本身的性格,有着堂吉诃德式的浪漫幻想,有一种“超验型理想主义的缺陷”[1],他抱着一种利他主义的幻想,自矜其能,将自己的全部的职业生涯弃之不顾,而执意接受妮尼科尔这一个典型的病案。他为自己建构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