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胰岛素新
第1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2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一节 胰岛素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第3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一节 胰岛素
Si--喝糖水。
重者--给予 50%. .
预防:教会病人熟知反应,以便及早发现, 饮用糖水或摄食等。
第15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牛胰岛素多见
处理:改用人胰岛素
、硬结及脂肪萎缩
第16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
(1).急性型:常因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引起。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
(2).慢性型:指每日需用胰岛素200U以上且无并发症者。此时换用其它动物胰岛素或高纯度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常可有效。
第17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①产生了胰岛素抗体(AIRA)。
②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③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机制:
第18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第19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口服降血糖药
1、磺酰脲类 2、胰岛素增敏剂
3 、双胍类
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5、餐时血糖调节剂
第20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 ( D860 ,甲糖宁 )
氯磺丙脲 (Chlorpropamide)
格列本脲 (Glibenclamide,
优降糖)
格列吡嗪 (Glipizide)
格列齐特 (Gliclazide,达美康)
格列美脲 (Glimepride
格列喹酮 (Gliquidone,糖适平)
一、胰岛素分泌促进药
第21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体内过程
本类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与血浆白结合率高90%,产生作用慢,维持时间长,在肝内氧化代谢,经肾排出。
第22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均有效,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者无效。
降血糖作用机制:
①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②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第23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药理作用
2、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可促进ADH分泌。
3、影响凝血功能(抗凝血):
格列齐特有此作用。
第24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应用
胰岛功能尚存的Ⅱ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尿崩症
第25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不良反应
(常见)
:
老人、肝肾功能↓者易发生。
第26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二、胰岛素增敏剂(TZDs)
------TZDs是80年代初研制。
环格列酮(Ciglitazone)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RG)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
★ 统称噻唑烷酮类,或称格列酮类(G1itazones)
第27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作用机制:
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受体γ(PPARγ)后,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提高和改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
第28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临床用途
1、胰岛素抵抗
2、Ⅱ型糖尿病
第29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不良反应
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发生率低.
副作用主要是嗜睡、肌肉和骨骼痛等.
第30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三、双胍类
甲福明(Metformine,二甲双胍)
苯乙福明(Phenformine,苯乙双胍)
第31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作用机制
对胰岛功能丧失者有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人有降血糖作用。
1.促进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糖酵解。------葡萄糖的利用
2.降低食物的吸收及糖的异生,减少肝产生葡萄糖(抑制糖异生)。
-------葡萄糖的来源
第32页,共3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应用:轻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