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安全性评价.ppt

格式:ppt   大小:2,385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安全性评价.ppt

上传人:文库姐姐 2022/5/3 文件大小:2.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安全性评价.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安全性评价
2010级预防医学
第二小组
精选ppt
精选ppt
问题背景
1930’s以来,人工化学品急剧增长,现已达1000万种以上,有10余万种进入环境。
自60-70年代,在南极和北极开始检测007)
精选ppt
我国控制对策及建议
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对POP物质采取的国际控制行动
完善法规管理和加强执法检查与执法力度
制定淘汰POP物质的产业政策和研究替代措施
加强全国POP物质生产、使用和环境污染的实地调查和跟踪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POP公害的认识
精选ppt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一)概念:是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潜在的危害,以便对人类使用该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安全作用条件制订预防措施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二)原则:根据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国家标准、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发布的法规、规定和行业规范中相应的程序。
安全性:在规定条件下接触化学物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采用分阶段进行的原则,先安排实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
安全性评价程序大部分把毒理学试验划分为4个阶段。
精选ppt
精选ppt
PCBs为例:
(一)实验前
准备工作
精选ppt
中国多氯联苯(PCBs) ——废弃处置或环境无害化管理
1965-1974年曾生产PCBs,主要作为电容器介质和油漆配制,总产量达10000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从法、比等国进口40~45万台含PCBs的变电设备;
目前,大部分PCBs电容器已报废,废弃处置状况堪忧,调查显示
1)因管理不善,各地对PCBs封存数量、地点不清;
2)部分PCBs电容器封存地出现PCBs泄露,严重污染土地和水体;
精选ppt
中国PCBs生产企业分布
精选ppt
中国12家生产含PCBs设备和油漆企业分布
精选ppt
急性毒性:
LD50:1900 mg/kg(小鼠经口);
PCB3:LD504250 mg/kg(大鼠经口);
PCB4:LD5011000 mg/kg(大鼠经口);
PCB5:LD501295 mg/kg(大鼠经口);
PCB6:LD501315 mg/kg(大鼠经口)。
最低致死剂量为500 mg/kg(人经口)。
经皮毒性涂敷于动物皮肤时,使局部表皮增厚、毛囊肿胀,肝脏出现脂肪变性和中央性萎缩。
(二)对新化学物毒理学试验项目
精选ppt
亚急性毒性:
给一组大鼠喂饲PCB5为1g/kg的饲料,动物在喂饲的第28~53 d之间死亡(Tucker & Gabtree,1970)。
喂饲含Phenochlor DP6为2 g/kg的饲料死亡发生在第12~26 d之间(Vos & Koeman,1970)。在后一实验中,于尸检时见到肝脏增大、脾脏缩小以及进行性化学性肝卟啉症。Aulerich等(1973)给成年水貂喂饲含PCB为30 mg/kg的饲料(PCB3,PCB4,PCB6各为10 mg/kg),结果6个月内死亡率为100%。
mg/m3的含氯65%的本品中,16 h/d,6周后,引起轻微肝损害,因此认为它比氯化萘危害更大。
(二)对新化学物毒理学试验项目
精选ppt
慢性毒性:严重的PCB中毒会使动物产生腹泻、血泪、运动失调、进行性脱水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症状,甚至死亡。
致癌性:PCB对大鼠、小鼠都能产生致癌反应,产生癌变的器官均为肝脏。
致突变性:Pcakall等(1972)发现给斑鸠食用含PCBs 10 mg/kg的饲料,其胚胎的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
(二)对新化学物毒理学试验项目
精选ppt
PCB污染事件
1967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1979年,中国台湾油症事件
1986年,加拿大PCBs泄漏事件
PCBs的典型危害
皮肤和内脏器官受损
导致癌症、免疫力低下
孕妇如果中毒将影响胎儿,发育极慢
神经毒性、行为毒性
(三)人群暴露资料
精选ppt
国际控制对策动向
1995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理事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18/32号决议,邀请国际化学品安全计划处(IPCS)、政府间化学品安全论坛IFCS)以及组织间化学品妥善管理规划处(IOMC)等国际机构参与首批12种受控制POPs的性质、危害、控制措施和机制的评估工作,以便:
①充实IPCS等机构提供的上述POP物质的化学和毒理学信息;
②分析全球范围POP物质的迁移途径、来源、迁移沉降情况;
③审查与POP生产和使用有关的来源、效益、风险和其他事项;
④评估替代物质的可提供性,包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