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诗词鉴赏《咏田家 伤田家》.docx

格式:docx   大小:6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鉴赏《咏田家 伤田家》.docx

上传人:1660287**** 2022/5/5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鉴赏《咏田家 伤田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鉴赏《咏田家伤田家》
咏田家/伤田家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祟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译文
二月还未开始养蚕,就己成为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新谷己忍痛卖出。古诗词鉴赏《咏田家伤田家》
咏田家/伤田家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祟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译文
二月还未开始养蚕,就己成为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新谷己忍痛卖出。
这是用刀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的烛火。
不照那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注释祟(tiao):出卖谷物。
眼前疮(chuang):指眼前的困难,眼前的痛苦。
剜(wdn)却:挖掉,用刀挖除。心头肉:身体的关键部位,这里喻 指赖以生存的劳动果实。
绮(qi)罗:贵重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绫罗绸缎的人。筵(ydn):宴 席。
逃亡屋:贫苦农民无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可 与李绅《悯农二首》前后辉映的聂夷中《咏田家》。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全诗八句四十字,展示了唐末农民 遭受的严重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这 首诗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 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把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描写 得历历如绘,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同时充分表 现了作者驾驭语言、节制感情的功力。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描写残酷的高利贷剥削给广大农民所 带来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
开篇就揭露封建社会农村一种典型“怪”事:“二月卖新丝,五 月祟新谷”,写出了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被迫借贷的悲惨境地。二月 还未着手养蚕,五月稻子尚处青苗期,然而,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 为济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驴打滚” 的高利贷。“二五”月极言时间之早,这么早就背上阎王债,足以 说明农民已到了山穷水尽、骨枯髓干的地步。“卖”“果”状其只出不 入,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 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眼前疮”固然比喻眼前急难,
“心头肉”固然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但这比喻所取得的惊人效果决 非“顾得眼前顾不了将来”的概念化表述能及万一。剜却性命攸关的
“心头肉”以疗眼前毒疮,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旧伤 未愈添新伤,穷困伴着死亡行,这就是对当时广大农民濒临绝境的高 度概括和生动写照。“挖肉补疮”,自古未闻,但如此写来最能尽情, 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直抒胸臆,尽吐胸中块垒,表达诗 人对解决正在激化中的社会矛盾的希望和设想,深寄对“君主”的讥 刺之意,表达改良现实的愿望,颇合新乐府倡导者提出的“惟歌生民 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的精神。诗人把解决矛盾的希 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性,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君王” 所代表的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