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城中村”改造规划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中村”改造规划浅析.doc

上传人:1322891254 2017/3/11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中村”改造规划浅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城中村”改造规划浅析——太原市的实证与思考[关键词]城中村现状成因存在问题改造模式前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但有限的城市发展空间难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合理、有效整合城市现有建设用地,是城市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城中村”改造工作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当务之急。第一章“城中村”概念及概况“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 长期以来,由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城中村”得以迅速扩大和蔓延,其问题也随之日益突现。纵观全国,新、老城市均存在“城中村”问题。深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 100 余个“城中村”、珠海在发展城中形成 26个“城中村”、石家庄在发展到二环路时就产生了 45个“城中村”、西安市在城市发展扩大的过程中形成 417 个“城中村”、广州市共有 138 个“城中村”。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 城市建设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 城市建城区从解放初的30 平方公里扩大到 199 7年的 182. 3平方公里, 人口增值 万。太原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主要时期: 即迅速扩展期( 1949-1959 年)、高速波动发展期( 1959-196 9 年)、缓慢发展期( 1969-1976 年)、稳定发展期( 1976-1990 年)、快速膨胀期( 1990-2001 年) 。在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发展上,第一、二时期城市主要向北和南扩展;第三、四时期, 主要向东部、西北部进行零星扩散, 继而向城市东南、西南方向扩展; 第五时期,特别是近十年,由于受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形的限制,太原市城市空间整体呈向南发展趋势, 并部分跨过汾河朝西南方向延伸。太原市为适应建设需要, 市区范围和行政区划曾多次扩增和调整。 1950 年,将小返、瓜地沟、化客头、王村等划入太原市; 1951 年, 将晋源、小店划入太原市; 1953 年、 1954 年两次将现市区北郊部分村庄划入太原市。改革开放后,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用地迅速向周边拓展, 将越来越多的农村包围到城市中来, 形成目前太原市城市规划区用地规模控制范围 197 平方公里内的 75个“城中村”, 土地总面积 88 平方公里, 总人口 117324 人。其中, 农村建房用地面积 19 平方公里, 农业用地面积 40 平方公里, 乡镇企业用地面积 22 平方公里, 公益用地面积 2 平方公里, 未利用土地面积 3 平方公里。第二章“城中村”现状 经济产业现状:从“城中村”实态调查分析得出,太原市的“三产”收入表现为第一产业收入低, 而第二、三产业收入为** ** 农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根据“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发展趋势,将“城中村”大致分为三类,即内环以内的“城中村”(简称“城中村Ⅰ”)、内环与中环之间或处在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城中村”( 简称“城中村Ⅱ”)及中环以外或未列入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城中村”(简称“城中村Ⅲ”)三类。“城中村Ⅰ”主导产业是商业和餐饮业,平均占到全部农村经济收入的 78% ;“城中村Ⅱ”大多没有明显的主导产业, 商业和餐饮业收入在全部农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平均仅为 % , 而工业、运输业及其它服务行业收入所占比重较大, 如郝庄, 工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的49 . 8%,下元村的服务行业收入占农村收入的 % 。“城中村Ⅲ”主导产业情况相似于“城中村Ⅱ”,即没有明显的主导产业。有矿产资源的村庄主要产业为运输业和工业等,其中, 工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为 60 . 2%;没有矿产资源的村庄农民以耕种为主要职业。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反映出,“城中村Ⅰ”处于城市建成区, 四周均为城市用地, 其第一、二产业比重几乎为零, 且用地规模有限,因此服务、餐饮等第三产业成为村庄的主要产业;“城中村Ⅱ”由于城市市区在空间上快速发展, 在短期内局部被城市所包围, 而其自身形成的经济产业结构还存在, 在受到城市经济发展与辐射带动作用下,出现了多种产业并行发展的格局;“城中村Ⅲ”远离城市中心区, 在短时间内城市拓展过来的可能性较小, 作为城市发展的储备用地, 其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时间更长,主要** ** 趋向于自发式发展, 因而表现出村庄因地制宜, 利用自身资源等优势发展产业的特点。 文化现状:“城中村”村民文化现状与距离市中心区的距离有直接的关系, 呈反比例增长, 距离城市中心区越短, 文化素质越高,反之,越低。远离市中心区的“城中村”受到城市先进文化、信息的辐射较少, 基本处于封闭式教育状态, 缺少与外界信息的广泛接触。据调查太原市 19~45 岁人群,“城中村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 20% , 高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