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doc

上传人:小舍儿 2022/5/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
摘要 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放空间,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本文阐述了东莞市绿道规划以及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多个问题。绿道规划与建设之我见
摘要 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放空间,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本文阐述了东莞市绿道规划以及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多个问题。
关键词 绿道;规划建设,东莞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围绕贯彻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目前,东莞市已经编制了全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并已陆续启动市级(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建设。
一、东莞市绿道规划
根据《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至2020年东莞市将建成总长约2263公里的绿道,形成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结构合理、衔接有序、配套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其中,区域绿道经过21个镇街,总长约225公里,构成绿道网的主体骨架;城市绿道覆盖全市32个镇街,总长约781公里,串联山水特色资源,形成绿道网的连通脉络;社区绿道约1257公里,衔接绿色出行和日常健身,是绿道网的细胞和微循环组织。建成后,市民出行基本在10分钟内可进入绿道网,,使绿道成为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二、东莞市绿道建设体会
绿道建设突出连续化、低碳化、人性化。以松山湖绿道系统为例:位于松山湖中心的滨湖区绿道累计投资两亿多元,设计路宽7米、总长42公里,重点串联中心公园、沟谷公园、岁寒三友公园、松湖烟雨和松湖花海等7大景观,营造出“路从花影过,人自柳荫来”的惬意骑车观光出行环境;园区交通绿道侧重连接各工业区、商业中心、社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方便园区群众和游客“低碳出行”。绿道选线或依山傍水顺势而行,或与园区道路结合同行,配以良好的绿廊系统和完善的自行车租赁点、驿站以及标识系统等设施,规划建设极富人性化。
东莞绿道强调本土特色。如大朗镇的原生态荔乡绿道紧紧围绕荔乡特色建设,绿道沿线所经过的荔枝林,都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尽显荔乡风情;麻涌镇通过20处石刻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示岭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茶山镇则将南社古民居、界碑和观景台等浓厚的茶山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绿道当中;石排镇的红岩石刻格外养眼,处处显现地方特色。
三、绿道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绿道建设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主要表现为: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等一大批规章制度已制定实施,引导着各市的绿道建设工作。但是由于这一过程仍处于摸索阶段,具体实施时,仍然出现了“多标准”现象,各个建设单位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自行建设,往往容易忽略了大局标准,也导致了各段绿道质量不一现象的发生。如黄江黄牛埔绿道为沥青铺设,部分镇街是水泥铺成,有的则采用彩色砖铺设,还有的直接在人行道上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