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古诗文.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文.doc

上传人:ranfand 2017/3/21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度(韩魏公不罪碎盏烧须人) 韩魏公宰制天下时,有人给他送了两个玉盏,并告诉他说:“这是一个农夫进入废墓当中发掘出来的。玉盏周遭没有任何瑕疵,是个可以传家的宝物。”韩魏公于是回赠来人百金作为答谢,并从此将其看作至宝珍爱非常。每当设宴请客的时候都会专门另设一桌,把玉盏放在桌上,并用锦布罩住以防滑倒。并请大家观赏以增加宴席的气氛。不料一个小吏不小心碰倒了玉盏,于是两个玉盏都摔倒在地,碎掉了。这一突然的变故令在座各位都相顾愕然,整个席宴一片死寂。小吏自知犯了大错,于是马上伏地请罪。但见韩魏公面不改色,对诸位说: “世上的东西或存或毁,向来是由天定的。”然后又对小吏说:“这只是你失误而已,又不是故意的,何罪之有? ”韩魏公在掌帅定武的时候,晚上常常喜欢伏案看书写字,有一天一个士兵受命在旁边站着拿蜡烛,以使他能看清书纸。士兵因分心他顾,一不小心手上的蜡烛便往前倾了倾,烧到了他的胡须,韩魏公赶快用手拂开胡须,又接着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伏案作书,过一会韩魏公放下笔休息,发现身边拿蜡烛的人已经换人了。韩魏公担心下面的小吏会杖责刚才那位士兵,赶忙叫小吏过来,说:“别计较,他已经懂得怎么样拿蜡烛了。”军中人都佩服他的大度。棘刺母猴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说:“我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去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猕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猕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台下地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曲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 ”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住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邓通蒙幸邓通,擅长划船,不久就被征召到皇宫里做了黄头郎,专职掌管行船。一次,文帝做梦想上天,却无论怎样都登不上去,这时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把他推了上去,他回头看到黄头郎穿了一件横腰的单短衫,衣带系结在背后。梦醒后文帝前往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渐台,私下用眼光寻找梦中推他上天的黄头郎,看到邓通衣带从后面穿结,正如梦中所见。及至召问他姓名,姓邓名通,音近“登通”。文帝听后十分高兴,之后一天比一天地宠他。邓通个性温和、谨慎老实,不喜欢张扬,更不善于交际,文帝虽然几次赐他休假,但他还是不出去玩。于是文帝前后赏赐邓通十几次,累计有亿万钱之多,升其官位至大夫中爵位中最高的上大夫。汉文帝时常跑到邓通家中,跟他玩各种游戏。他别的本事没有,不能推荐贤才,只有一套拍马屁、阿谀奉承的本领,于是他拿出浑身解数,奉承吹捧,以取媚于汉文帝。有一天, 文帝命令一个善于看相的人为邓通相面。相人说:“邓通的命会穷困饿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在于我,怎么说他会贫困呢? ”于是将邓通家乡附近的大小铜山都赏赐给他,准许他铸钱。邓通所铸的钱币流遍全国。如此大富。文帝身患毒疮,因感念他的恩德,邓通常为其吸吮患处。文帝闷闷不乐地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呢? ”邓通答:“应该没有比太子更爱您的了。”后来太子进宫问候文帝的病情,文帝要他吸吮患处。太子吸毒疮时却面露难色,事后听说邓通经常为皇上吸吮毒疮,心里感到惭愧,却也因此而怨恨他了。文帝崩逝后,太子即位为景帝,邓通被免了官,闲居在家。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盗出域外的铸钱,查证后就将邓通的家产充公,尚欠几亿万钱。晚年的邓通只好寄居在他人家里,至死不名一钱. 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日出的方向。) 。大豕不肯就轭(牲口拉东西套在其脖子上的曲木。) ,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读音 qi 二声或者 xi 一声。小块的地。) 。宁毋先生过而尤(责怪。)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 ”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 ‘乃造其曹( ‘造’应为‘祰’,告祭的意思。‘曹’‘褿’[‘衣’字旁改为‘示’字旁。] 的省体字, 祭祀猪的祖先。),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读音 xiao 二声。意思同肴。肉类食品。)。今子以之代耕,不几(几乎、差不多。)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告诉。多用于上对下。) 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