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五行 天干地支.doc

格式:doc   大小:19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行 天干地支.doc

上传人:经典书馆 2017/3/22 文件大小:1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行 天干地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关于龙的形象, 自古以来就是“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 头似驼, 眼似兔, 项似蛇, 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2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简介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 土有和平、存实之性; 金有肃杀、收敛之性; 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 l 类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 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志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天干五行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木, 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火, 丁为阴火, 戊巳同属土, 戊为阳土, 己为阴土; 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金, 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水, 癸为阴水。地行五行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 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 子为阳水, 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 辰戌为阳土, 丑未为阴土。干支五行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辛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任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己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本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水各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西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3、天干地支天干地支产生炎黄时期,天干地支纪年法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 “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十天干: 甲( jiǎ) 、乙( yǐ) 、丙( bǐ ng ) 、丁( dī ng ) 、戊( wù) 、己( jǐ) 、庚( gē ng )、辛( xīn) 、壬( rén) 、癸( gu ǐ)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十二地支:子(zǐ)、丑( ch ǒu)、寅(yín)、卯(mǎo)、辰( ch 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 sh 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 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 酉:鸡;戌:狗;亥:猪。)。早在公元前 2697 年, 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 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 探究五行。五行最初的概念来源于五方,最早出现在《国语》但是五行概念并不完备经后世不断改进而来。五行最初的含义指天之五行, 五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行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十八宿即由绕日周期最久的土星的二十八年一周天所定义的,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 zǐ) 、丑( ch ǒu) 、寅( yín) 、卯( mǎo) 、辰( ch én)、巳( sì) 、午( wǔ) 、未( wèi) 、申( sh ēn) 、酉( yǒu) 、戌( xū) 、亥( hài )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中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 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天干地支, 是古人建历法时, 为了方便做 60 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 天干地支的存在, 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 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 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 59 天的概念。 12 个朔望月大体上是 354 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