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部颇有学术造诣又具有实践价值的力作
冯娜 摘 要: Alderson所著的Assessing Reading是剑桥大学出版社近年出版的语言测试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主要以阅读测试的命制、发展以及应用为主线展开深入主题的前期准备(Warm-Up)。剩下的七章组成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实际阅读测试中遇到的方方面面,可看作是偏实践的部分,也是本书的重头戏。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本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仍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由三、四、五、六、七章构成,主要从静态角度看待阅读能力。第八章单独构成第三部分,主要采用动态的视角研究阅读技能。最后一部分以第九章收尾,中心内容是阅读测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我认为,第二种分法更接近事实,更能真实反映全书的整体结构,因而更能为读者所接受。
二、内容评介
第一、二章作为本书的开篇部分,主要讲述了阅读的本质和影响它的变量。在测试的本质(第一章)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区分了阅读过程(Reading Process)和阅读结果(Reading Product)。一直以来,阅读结果成为阅读测试的主要对象,究其原因可概括为,阅读过程是内在的,个人的,没有外显行为的和复杂的,而阅读结果则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只能根据阅读结果,让被试回答指定的问题,来推导出被试的阅读过程。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出,虽然二语阅读能力由一语的阅读能力和二语的语言能力决定,但既然是测试二语阅读,我们就要把一语的阅读能力排除在测试之外。但实际上,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很难。在影响阅读的变量一章中,作者归纳出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和背景知识,读者技能,读者阅读目的,读者动机和兴趣,读者情感,以及文本主题和内容,文本类型和体裁,文本易读度,类型特征,文本呈现的媒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考试相关人员,至少是命题人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考虑的方面。
第二部分,也就是三、四、五、六、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了阅读测试中的实际问题。在从事实际的试题命制中,命题人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是他们的阅读测试构念(construct)?构念被定义为:命题人想要测试的方面。如果命题人认为阅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对二语词汇的掌握,那么在阅读材料选择和命制阅读任务时,就要有所体现。可以进一步这样说,阅读测试构念决定了命题方向和内容。既然要命题,我们就需要一个命题的框架来指导我们命题。所以,在接下来的一个章节,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个通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命题框架。这个框架由Bachman和Palmer提出,被称为任务特征框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框架被多次囊括在剑桥测试系列丛书中的其他书中,也是独辟一章介绍,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另外补充一点,很多关于内容效度研究的论文,大多采用Bachman和Palmer的框架来分析国内各种语言类考试,单从这一点,也能对框架的受欢迎程度窥见一斑。考虑到本书受众广泛、知识层次差距大,以及理论应为实践服务,作者在第六章,用几个实例来说明这个任务框架具体如何使用。在第七章,作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测试题型,并根据它们的特点进一步概括为:正式测试方法和非正式测试方法。而它们大体上又对应于两种测试对象――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
第三部分(第八章),作者换一个视角来看待阅读能力,认为它是随着我们年龄和认知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