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ctg0bx2f8 2017/3/30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体形:梭形体表:鳞片;分泌黏液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躯干、尾部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 产生前进的动力) 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 鳃丝( 内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 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鱼不能离不开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四大家鱼是: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 昆虫具有外骨骼。[ 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 )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3 )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 )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⑵蚯蚓: 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1 身体分为许多体节( 可运动灵活), 环带上的肌肉(收缩) ,可带动刚毛运动。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 ,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⑶兔子体表被毛(保温) ,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食性: 植物消化: 牙齿有门齿、臼齿盲肠发达: 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 植食***相适应。神经: 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 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 体温恒定; 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 水份、充足的食物、隐藏地。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1 )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2 )有翅(翼): 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3) 胸肌发达(4) 骨轻, 长骨中空, 有利减轻体重(5) 有喙无齿,直肠短,直接排出粪便(6 )肺,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7 )心脏 4 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体温高恒定, 42 度左右。(8 )小脑和神经系发达( 9 )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 减轻体重* 各种动物的特征(还有些见最后) (1 )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2 )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 皮肤裸露, 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