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以不变应万变.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不变应万变.doc

上传人:香菱 2022/5/1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不变应万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不变应万变
尹志超 中国人民银行5月2日宣布,从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市场开始热议下一步人民银行的利率如何调整……一时间,金融这柄“利剑”成为这样,发放的贷款不断以新的存款回流到银行体系,那么,银行最初吸收的1000元存款变成了多少呢?变成了1000+900+810+……只要银行体系一直在运转,这个存款的创造过程就不会停止。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我们可以知道,这样下去,银行体系的存款最终会变成10000元!银行存款从最初的1000元,如同魔术一般,演变成10000元存款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存款的创造过程。存款创造是金融体系独有的功能。同时,在这个存款创造的过程中,银行体系的贷款增加了9000元,也就是说,1000元的存款,带来了9000元的银行贷款!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的创造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仍然用前面的例子,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从10%上调为20%,那么新增加的1000元存款最后就变成了1000+800+640+……=5000元,即银行体系新创造了4000元的存款,同时,银行体系发放的贷款增加了4000元。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银行体系发放的贷款从9000元下降到了4000元!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带来的贷款紧缩效果。由此,也可见中央银行最近频频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所在。
更进一步,我们介绍一个宏观一点的术语一货币供给。大家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或听到这一术语,那么,什么是货币供给呢?简单地说,就是金融体系向经济体中供给的货币数量,具体一点说,就是家庭和企业等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的总额。在前面的例子中,在存款准备金率为10%的时候金融体系创造的10000元存款属于货币供给,在存款准备金率为20%的条件下创造的5000元存款也属于货币供给。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影响金融体系创造存款的多少,进而对货币供给造成影响。

流通领域钱多钱少都不行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中央银行为什么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改变货币供给数量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货币的本质。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此后的许多经济学家,其实都充分认识到货币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辅助交易,也就是说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交易的媒介。尤其是在进入信用货币的时代后,流通的已经不再是本身具有使用价值的真金白银,而是纸张代表的价值符号。这个价值符号本身并不具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换回相应的资源。换句话说,代表一个国家财富的是所拥有的资源、产品、服务的总量,而不是这个国家发行货币的多少。
因此,从宏观上讲,货币只是扮演了交易的媒介稳运行,保持货币的数量变化与国家财富的变化相适应。当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增长时,这时候货币供给数量一般要相应变化,才能适应经济体中对商品和劳务交易的需求。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则单位货币对应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下降,物价可能上升,这就被称之为通货膨胀。反之,如果货币供给变化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则单位货币对应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上升,就会出现流通中的货币不能完全满足商品和劳务交易的需要,物价可能下跌,这就被称之为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