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才能目的: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根底。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根底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严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互相依存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如今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4、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惨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安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活力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惨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络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和遭遇加深体会.(精品文档请下载)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对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附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为此感到难过、惨重,“英勇的火炬”那么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英勇、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精品文档请下载)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别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可以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和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妙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如今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6、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精品文档请下载)
—当把“土地”和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可以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精品文档请下载)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