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伶官传序[6].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伶官传序[6].docx

上传人:qnrdwb 2022/5/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伶官传序[6].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
1、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化进展论证的写法。 
3、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应。 
3)、用两个疑问句作结,前一句指出“得难失易",后一句指出“成败之迹,皆自于人”。这两句虽是疑问句式,但实际意思是肯定的。前一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回忆了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和其所以失之者”,后一句那么回忆了第一段“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既是给庄宗作结论,也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充实这一论点,作者紧接着引《书》的话“满招损,谦得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道理表达得更明确,更充分。
 
4、第四段:详细指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推广一层,为后世戒。 
分两层: 
1)、再次比照庄宗的盛衰,和第三段相照应,而着重指出他身死国灭的详细原因是“数十伶人困之”,根据这一史实,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看法:“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既严密地联络了庄宗的实际,也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2)、最后“岂独伶人也哉”一语,为当代和后世帝王提供教训( 实际也为一般人提供教训)。 
三、课堂小结:(精品文档请下载)
1、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明确: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外表的繁荣。
2、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明确: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3、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布置作业
1、《活动单》相关练习。 2、背诵全文
补充教案:
(一)考虑第一段: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答复。)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2.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2)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
作者立论的根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和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3)重点字词:
原  —— -- 名词用作动词,推究,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 ━ …… 的原因
(4)假设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
(二)第二、三段
(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答复,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和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和:给)
   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精品文档请下载)
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答复。)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问: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问: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鼓励自己,说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和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3)问: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比照进展论证的
部分。
明确:比照的论证方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