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5/1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中医对下肢丹毒的治疗的方法及剂型情况,综述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大量的研究观察表明中医治疗下肢丹毒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少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指导临球菌感染而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从而导致患处皮肤红肿疼痛的疾病。下肢丹毒,古称“流火”,诱发因素为外伤或足癣导致的趾间裂隙。致病菌从趾间裂隙侵入人体,造成浅层淋巴管的炎症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伴全身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形成象皮腿。如何进行安全、有效、迅速地治疗丹毒一直是专科医生研究的方向。
1.中医对于下肢丹毒的认识“丹毒”一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即为最早的记载。《诸病源候论?丹候》里讲到:“丹者,人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于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说明早期医家已认识到丹毒的发作的内因是素体血分火热之邪留滞机体。而下肢丹毒的外因更是由于湿热之邪留滞下肢所致。湿性趋下,易损伤阴位,故湿热性质的丹毒发于下肢;湿性粘滞,故病势缠绵,容易复发,都符合下肢丹毒的一般规律。
2.中医治疗自从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丹毒[2,3]。中医治疗丹毒除运用抗生素以外,其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及针灸治疗都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系血分有热,复感湿热之邪,故治疗上需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马朝群[4]等以五神汤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金银
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清热解毒,丹皮、赤芍、虎杖凉血活血,萆薢、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湿,配合外敷四黄苦地汤,疗效确切。毕海军[2]等以自拟方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金银花、蒲公英、黄柏清热解毒,茯苓、萆薢、泽泻淡渗利湿,能增加治愈率,减少病情复发。李宏宇[5]以黄连解毒汤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均为清热解毒、凉血燥湿之品,结合外用青敷膏,治愈率、治愈时间明显优于西药组。莫秀梅[6]以《伤寒论》名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借麻黄透散之功,与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药相配,疗效确切。
《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药外治法作为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硫酸镁等溶剂外用湿敷的时候[7,8],中医发展出了其独到的治疗手段。王莉[9]等使用金黄散外敷联合海桐皮汤外洗治疗下肢丹毒,对下肢肿胀、皮肤发红均有良好疗效。李萍[10]等通过外用复方南瓜藤软膏,%,%,具有显著差异。陈熳妮[11]等通过四黄水蜜冷敷治疗下肢丹毒急性发作,能有效缩短治愈时间。赵玉娟[12]等通过中药封包治疗下肢丹毒,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在丹毒的治疗中,针灸也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高嫚凌[13]等通过三棱针针刺结合拔罐治疗下肢丹毒,治疗组患肢肿胀及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张盼[14]等根据火针温经活络、开门去邪的机理,运用粗火针密集放血配合三棱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