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对《离子反应》教学的再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离子反应》教学的再思考.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5/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离子反应》教学的再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离子反应》教学的再思考
陈 斐 [摘要]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定位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重视核心观念、基本方法和积极态度的培养,严格控制知识内容深广度,注重整体而淡化细节;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有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条件,书写常见离子方程式”。
与前一版教材相比,强调了“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故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设计合理方案,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在思考讨论中形成一定的分析推理、综合归纳能力。新课程下,教学重点并不仅在技能目标,“发展分析推理、综合归纳能力”的方法目标也应该成为教学重点之一。

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在本课之前则已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学习“常见离子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的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高度;专题2中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但离子反应理论性强,较为抽象,而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较弱,易感到困难和枯燥,故需要以恰当的启发诱导、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情,确定了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理、交流讨论、练习应用、归纳总结等多种方式学习,体验过程,发展学习能力,并以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

二、探究环节教学片段

本环节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平台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探究。将“复分解反应实质、复分解反应条件、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含义”几个重要内容都渗透在探究方案中。选择现象鲜明的三组实验吸引学生兴趣,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在反应前后的改变,找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及抽象思维。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发展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探究方案:

[师]NaNO3
与CaCl2
是否反应?
[生]不反应,因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师]为什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呢?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并试着从离子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间的讨论与对话:
之一,在分析溶液中反应前后离子改变时,许多小组有争论,教师借此机会强调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之二,关于“离子方程式含义”:
[师]在你们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是一样的,如I和II,IV和V,VII和VIII
[师]“一样”意味着什么?
[生]这两个反应实际参加的离子一样。
[师]很好,这说明了什么?会不会还有其他反应,离子方程式也和它们一样?
之三,关于“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师]从离子角度看,不能发生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离子前后没有任何改变。
[师]很好,那么,能发生反应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生]离子变了,有些离子减少了
[师]那你能否从能反应和不能反应的共同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