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沟通小《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络,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科技知识的联络、数学和生活的联络,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解两头得意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
师板书:0。77+=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算法.
学生1:,,77厘米加3厘米是80厘米,。
学生2:可以列竖式计算。
3、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
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和克隆牛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生活问题及时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学生利用手中材料独立考虑、自主探究出从详细到抽象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并初步浸透了转化思想。】(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一样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一样:,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精品文档请下载)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