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基强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岩土工程公司 年 月日
.施工编制依据 3
.施工准备 8
.施工部署 14
.主要施工工艺 15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6
.,最小值
,。场地所处地貌类型属山前冲洪积微 地貌单元。
本次勘察在钻探控制深度范围内,揭露到一层地下水,初见水位
及稳定水位见表1:
数据
个数
初见水位埋深(米)
初见水位标图(米)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34
稳定水位埋深(米)
稳定水位标图(米)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该地下水主要赋存在①层杂填土、②层淤泥及⑤层粉质粘土层中, 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变化趋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最高水位一般 在7-10月份。水源主要由场区附近招村水库及大气降水、地表水渗
漏补给。根据临近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近年(3-5年)来最高水位 。现中学部回填至 -, 地下水位对强夯工程影响不大。
该工程在采用换填处理时应考虑其地下水对该工程的影响,做好 必备的排降水措施,降水方法可采用集水明排。
在本场区勘察控制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
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细砂夹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 强风化闪长岩、中风化闪长岩、强风化粉砂岩、中风化粉砂岩共十层。
- 米之间,现回填至 -,经现场实地测量回填厚度在 -(金 城公司实测)。以下勘察报告所提厚度及层底埋深参数皆为回填以前 参数,现将上层土层分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褐色,松散,湿,粘性土含少量破渣、灰屑、植 物根系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层底标 高:-,平均 ;层底埋深:-,平均 。
②层淤泥(Q4al+pl):黄褐色-黑褐色,流塑,土质较均匀,无腥臭味, 含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在5%-10%L间,土体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 应,干强度及韧性很低,该层为附近村水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的 拦水坝所形成,该层主要分布在AK (中学部)及小学部的西南角32# 孔附近,厚度:-,平均 ;层底标高:-, 平均 ;层底埋深:-,平均 。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Qal+pl):
灰褐色,流塑,土质较均匀,内含少量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小于5
% 土体摇震轻微,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低。该层为附近 村水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的拦水坝所形成,该层主要分布在AK
(中学部)及小学部的西南角32桁[附近,厚度: -,平均1.
40m层底标高:-20 ,平均 ;层底埋深: -8. 20m,平均 。
③-1层细砂(Qal+pl):
黄褐色,稍密,湿,砂的成分为长石、石英,颗粒较均匀、纯净,局
部夹薄层粉土。场区局部
揭露,厚度: - ,平均 ;层底标高:-, 7m;层底埋深: -,平均 。
④层粉质粘土( Q4al+pl ):
褐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孔隙较发育,局部含粉粒,稍有光泽,干 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区的局部
有揭露,厚度: -,平均 ;层底标高:- ,;层底埋深: - ,平均 。
.施工准备
设计及现行规范要求
.设计要求
1、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土最小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120kPa,
压缩模量不小于Es=4MPa
2、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
3、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 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考虑到地面 沉降均匀,整个中学部及小学部西南角回填区域需全部进行强夯处理。 中学部及小学部西南角强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