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二、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 非消耗性(长存性)。 3、旅游资源的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如五大连池, 山水组合景观—如壶口瀑布,生物景观—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景观—如松花雪柳)。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3) 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 4、旅游资源的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暖温带,花岗岩地貌;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 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 11 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遥古城、丽江古城)。(4)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旅游资源的分布: ⑴影响因素: ①自然地理因素 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 “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 ——明显的地带性 c、海景旅游资源( “三S”旅游) ②人文地理因素 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 b、人类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万里长城); c、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庐山、岳阳楼)。③社会认知因素:影响分布地点、密度(休闲度假村、农家乐) ⑵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分布广泛,集中东南部,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与 2 交通状况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