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614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雨林书屋 2022/5/27 文件大小:6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值:150)
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明自己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应了他人生的矛盾与调解。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能够这样归纳:经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败,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己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或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建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优秀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许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目光看来,陶渊明的一世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目光看来,他的一世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回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
5.下列对陶渊明“人生两大支柱”的表述,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
人的道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崇高而纯洁
的道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
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但是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
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
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
两个主要结论。
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固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
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建立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
晋风流的优秀代表。
6.下列理解,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陶渊明决心保持纯洁的道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
道的贫穷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
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陶渊明在《回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示他天
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与政界狼狈为奸,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
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歪曲。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碰到某些方面的矛盾矛盾。因此,他
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
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败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之路去改变
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己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
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
7.下列理解和剖析,不切合原文内容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
“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
然”,含义是一致的。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回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
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世不是“枯
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
“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可是作为一种人格
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获得了较宽松的张扬;可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旧拥有积极的意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达成第8~11题。
苏轼传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