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道路交叉口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路交叉口设计.docx

上传人:飞鱼2019 2022/5/2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路交叉口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 6-1 交叉口交通分析与设计要求
§ 6-2 交叉口的形式与选择
§ 6-3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 6-4 交叉口的视距
§ 6-5 交叉口的转角缘石半径
§ 6-6 交叉口的;中心岛绿化可美化环境;造价高。
?中心岛的形状与半径、环道的布置与宽度、进出口半径与视距
1 机动车辆的交通组织
设置专用车道
车行道宽度较窄,不设专用车道。
组织左转弯车辆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组织渠化交通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与交通岛来分隔车流, 使各种不同类型与不同速度的
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 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这种交通称为渠化
、,、工
交通。
限制车辆行驶方向,使斜交对冲的车流为直角或锐角交叉。
限制车道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
车道设置
1)交叉口进口车道应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明车道类型,以利车辆安全候驶
与行驶。
2)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车道可用3m,左、右
转专用车道可采用 ,。 -,
小型车道可用 。
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
1)与机动车交通组织共同考虑;
一般车流下, 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 不设分流设施; 而车流量较
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2)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性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采用梯道、坡道或
混合式。
行人的交通组织
在城市道路中,尤其在交叉口处,行人在此汇集、转向、过街,需考虑行人
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
走,二是组织行人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从而使人、车分离,相互之间的干
扰最少。 人行道通常对称布置在车行道两侧。 交叉口内相邻道路的人行道互相连
通,并将转角处人行道加宽,以适应人流集中与转向的需要。
相邻道路的人行道互相连通,并将转角处加宽;
相交道路的人行道设置人行横道;
人行横道的设置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
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
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一般布置在交叉口人行道的延续方向后退 4-5m 的地方。
2) 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 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
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或与相交道路平行。
3)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在设置信号灯控制或设置停车标志的交叉口,应在路面上绘标停车线,指明
停车位置。此时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1m处。
4)人行横道的宽度与过街行人流量与行人过街时的信号显示时间有关。
考虑到应便于驾驶员在远处辨认,其最小宽度为4簿一般最大值不超过8m
当车行道较宽时,机动车道数大于或等于 6 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 30m 时,
应在道路中线附近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安全岛。
5) 人行横道与缘石交接处应按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与建筑物设计规范》
要求,设置缘石开口坡道,为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见图3- 21、图3-22)。
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当交叉口宽阔、人流量大、车流量大且车速高时,如快速路上的交叉口,可
考虑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这是行人交通组织最彻底、最有效的办法。
定义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绘制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停车视距
2)找出行车最危险冲突点
十字形交叉口:最左侧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线的第一条左转车
道轴线的交点。
T( Y) 形交叉口: 直行道路最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线的第
一条左转车道轴线的交点。
3)从最危险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各量取停车视距
4)连接
§ 6-5交叉口的转角缘石曲线半径
交叉口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 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曲线半 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但不得小于 5ml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 最小半径应符合机动车行车要求。
1正交道路
R1=R-(B/2+F)
R=V2/127 ( ± i)
V= (-) V 设
2斜交道路
大角度大半径,小角度小半径
V
R90
R135
R125
R115
R105
R95
R85
R75
R65
R55
R45
>30
35
100


50
40



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