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脑血管疾病.doc

格式:doc   大小:3,58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血管疾病.doc

上传人:ranfand 2017/4/19 文件大小:3.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血管疾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第八章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第一节概述概念: CVD 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临床事件。流行病学: 提出问题: 请同学回答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 3 大疾病是什么? 强调: CVD 是3 大多发病之一。发病率为(100~300)/10 万,患病率为(500~740)/10 万,死亡率为(50~100)/10 万; 我国特点: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脑血管疾病分类】 1、1、按症状持续时间: TIA 、脑卒中; 2、2、按病情严重程度:小卒中、大卒中、静息性卒中; 3、3、按病理性质: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的血液供应】一、▲重点讲解- 脑的动脉系统的供血区域: 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两大系统供血。 1、1、颈内动脉系统( 又称前循环) :起自颈总动脉,主要分支: (1)(1) 眼动脉:供应眼部血液。(2)(2) 脉络膜前动脉:供应纹状体、海马、外侧膝状体、大脑脚、乳头体和灰结节等。(3)(3) 后交通动脉:组成 Willis 环。▲重点讲解- 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域▲ CAI 展现并讲解供血图: (4)(4) 大脑前动脉: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 3/4 及额顶叶背侧面上 1/4 部皮质及皮质下白质; 深穿支供应内囊前肢及部分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等。(5)(5) 大脑中动脉: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 2/3 ,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深穿支供应内囊膝部和后肢前 2/3 、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冠状切面及水平切面 ACA 、 MCA 供血图示 2、2、椎- 基底动脉系统( 又称后循环): ▲重点讲解- 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区域▲ CAI 插入供血图: 供应大脑半球后 2/5 部分(枕叶) 、颞叶基底面、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1)(1) 椎动脉:分支有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延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2)(2) 基底动脉:分支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3)(3) 大脑后动脉: 皮层支供应枕叶、颞叶基底面的血液(包括颞下动脉、距状动脉和顶枕动脉); 深穿支供应丘中脑的血液( 包括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中脑支、后脉络膜动脉。) 二、脑动脉系统的侧支循环: 1、1、▲重点讲解- 脑底动脉环(Willis 环) 的构成及意义:▲ CAI 图片、讲解: 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的血供相互代偿。 2、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支间的侧支循环: 眼动脉与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与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软脑膜动脉间的吻合。 3、3、椎动脉、锁骨下动脉与颈外动脉间的侧支循环。 4、4、大脑前、中、后动脉末梢分支间互相吻合等。但脑深部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强调: 侧枝循环是脑部血液供应代偿的重要结构, 脑动脉闭塞后的症状不仅取决于闭塞动脉本身, 而且与侧枝循环代偿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造成了脑梗死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性。【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1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脑重约 1500g ,占体重的 2%~3% 。流经脑的血液 750~1000ml/min ,占每分心搏出量的 20% 。脑耗氧量占全身的 20%~30% 。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 2、2、 CBF 自动调节作用: CBF 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脑有效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 颅内压之差。▲强调: 对脑血管患者血压的正确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3、 CBF 的分布不均一:灰质高于白质,大脑皮质最丰富,其次为基底核和小脑皮质。 4、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性不同: 大脑皮质(第3、4层)、海马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最敏感,其次为纹状体和小脑 Purkinje 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的耐受性较高。▲强调: 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脑血管病的病因】常见的病因有: 1 .血管壁病变: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其次为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病、血管损伤或病损等。 2.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骤波动, 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 3 .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高粘血症、凝血机制异常。 4 .其他病因:异常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部份病因不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2) 心脏病; (3) 糖尿病; (4)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