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方法来减轻疼痛,当病人病情好转患肢肿胀减轻时,患者更增加了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患肢护理 病人入院后即采用治疗体位,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关节屈曲15°。这种体位能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对缓解静脉的牵拉有一定作用,同时下肢抬高更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当肢体感觉疲劳时可更换体位,行足部轻微背曲运动,但活动不能剧烈,不可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每日测量腿围,做好记录,观察肢体消肿情况。注意观察患肢血供、肤色和注射部位有无异常。为保护足背静脉血管,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做好留置针的护理。
出血倾向的观察 因为溶栓药为抗凝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倾向。做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时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点,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注意观察尿、粪颜色及送检隐血结果。遵医嘱及时抽血送检凝血全套,观察结果并正确记录,及时汇报医生。根据血象结果、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观察护理。本组患者未出现出血现象。
预防重要脏器栓塞 血栓脱落有逆流到肺、心、脑而发生该器官栓塞的可能,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因为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 极易脱落,所以在血栓行成1~2周及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采取床头床尾抬高15~25°的体位,这样可以控制血液流速,有防止脱落栓子上行的作用。同时须密切观察有无突发的胸闷、气急、咳嗽、咯血的症状,叮嘱患者不能剧烈活动,不能按摩患肢,保持排便通畅。另外,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栓子脱落上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本组患者中有3例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在本组患者中未发生因栓子脱落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经验。方法对我科66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好转率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我院非手术治疗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2006年1月~2008年4月非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34~76岁,平均岁。长期卧床者6例,外伤9例,手术后5例,其他46例。住院天数10~25天。
2护理体会
卧床休息
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1],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体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
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
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由于患肢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