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形象.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形象.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5/3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形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蓝珍仔哪吒,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莲花化身”“三头六臂”“风火轮”“乾坤圈”等意象几乎童叟皆知,家喻户晓,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理论家们,此后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功成以后,武王登位,哪吒却不恋红尘奏请归山。
二、哪吒形象的新认识
世界纷繁复杂,如何拾得真理,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方法,《道德经》明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欲得真理,必反其道而行,毅然抛弃枝叶,追根溯源,到最接近本真的地方苦下功夫,实现由“万物”到“三”,由“三”到“二”到“一”,最后得“道”。若纠结于万物,只能是一管窥豹,不得要领,在寻找真理的路上南辕北辙,越走越远。人们总爱凭借自己严密的逻辑去论证任何事物的合理性,却浑然不知这样,做的危险性。当人们自豪地把这种思维方式引入宗教时,于是《圣经》中的神迹不再真实,进而《圣经》不再神圣,上帝不再合法,信仰不再拥有,终于“干掉乌上帝,老子就是神”,信仰缺失了,人们成了神,从此盲目自大,目空一切,然而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也紧随其后而来。更可怕的是人们未能以此为戒,反而变本加厉地将其引入神话鉴赏领域。所以,对哪吒形象分析,必然要回归原著,真正走入作品中所描述的世界,“把事物出现在意识中的现象作为真实的现象进行研究”,就必须抛开对哪吒形象是符合逻辑性的纠缠,主动成为作品中的形象,“以吾观物”,并与之引起共鸣,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于接受者来说“一部作品就是意识得到的东西”,哪吒不同寻常的出生,原因是因他不是国产,是由印度较早送到我国的舶来品,是佛经所载四大天王中毗沙门天王的太子。正因其为中印文化长期交流艰难融合的产物,所以注定了哪吒不能像正常小孩一样出生,必须经历长时间孕育而产下一个怪胎(肉球)。李靖大惊,一剑砍去,却光芒四射,哪吒出世,太乙真人前来贺喜,收为徒弟,赠予宝物,则是中外交流孕育出新文化的真实写照,对于新事物有人厌恶有人喜欢,尽管“一剑砍去”暗示了新事物的弱小,但一句“光芒四射”则预示着新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为“父子情,欲裂欲伤”埋下伏笔。哪吒七岁时到东海口洗澡,伤杀权贵,闯下“灭门绝户”的大祸,四龙王问罪,其新旧事物的激烈斗争不言而喻,因其能“伤杀权贵”可以看出新事物的不断壮大对传统势力已构成威胁,龙王问罪则是旧势力对新事物的残酷扼杀。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表明了新事物对旧势力的毅然决绝。哪吒被迫自尽,魂归无所,其师太乙真人用“莲花化生”之术:“真人将花勒下花瓣,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折成三个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罩住哪吒魂魄往荷莲里一推,喝声:‘哪吒不***形,更待何时!’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太乙真人用“莲”复其肉身,用“金丹”还其灵魂,用“莲花化生”术使其复活,暗示新事物在经历挫折与旧势力决绝后,经过历练,得到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道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哪吒复活上,实现了“儒”“释”“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莲”为肉身,则为观音化身;金丹为灵魂,则为道教化身;哪吒复活,能力大增,“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则为儒家入世化身。而“儒”“释”“道”的相互影响正是中华文明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