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我的未来世界.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未来世界.doc

上传人:探春文档 2022/6/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未来世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未来世界
姜有荣 袁庆峰 开拦寄语

“名校同题联考”是一个全新的栏目,旨在邀请更多名校的高中生参与到高考作文的实战写作当中,并且在他们之间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比赛气氛。因为每一个同学的文章都代表了他所在学校的转――设身处地的体味,使我从“等‘有时间’再回家”,过渡到毅然决然地“明天回家”,自然而可信;这个“梦境”更昭示着主旨――智商可以创造出丰赡的物质条件,但增添家庭温度的绝不是物质条件,而是伦理亲情。这一主旨恰似那首《常回家看看》,切身而深邃。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失,活而如亡。”此言得之。

我的未来世界
江苏省阜宁中学/朱舒文
我的花让我开/我的花让我自己开/你拥有你的/我拥有我的/盛开
――《花的姿态》
十七岁的孟夏,芬达汽水的清新弥漫四周,青草泥土的气味氤氲一片。满满一黑板的公式提点着生活,我望着窗外臆想未来。
丝竹流年。时光流着,青春闲着。如果我能用一捧清水收集起朗朗月光,那么我能否用段段音乐填充那如歌的岁月?某个宁静的午后,街头的阳光和阴影,形成参差的美丽。那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梧桐,树下的我戴上耳机,行人来往,与我无关。轻音乐满街浮动,深深浅浅,流淌着,从岁月的这头到那头。宋慧乔有一则广告很令我印象深刻――红色小火车驶过森林,站在火车上,张开双臂,拥抱森林里过往的风。就这样驶过流年吧,或喜或怒。或笑容或眼泪,都在旋律里被稀释成蓝,转而扩散,从耳际,直达心灵。
仓颉不老。就算将来所有人都为了那金钱拼成的一切而忙忙碌碌,不知满足,我也宁可独立一隅。文字搏击利欲,正如暖阳消融冰川。在我的未来,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一页一页地翻开,或是安妮的笔端注下的那些唯美而清冷的种种,抑或是北京城南胡同里的百态人生,都令人感动,而这感动恰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行者无疆。我想用我十分之一的生命去旅行,布达拉宫的神秘。丽江的碧透,西班牙斗牛场的惊险……它们无一不在向我诉说着时间的邈远,空间的广袤,一个人的生命与之相比,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莲花》里讲的那个墨脱,传说是莲花隐藏的圣地――一个要历经




千难万险才能抵达的地方。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去那里,一路跋山涉水,一路风雨兼程。那里有灵山秀水,袅袅炊烟,贫穷而高贵。我的足迹将从北半球到南半球,拼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我愿我的心也如这世界般宽广。
音乐、文字、行走,就像三原色一样涂抹着我的未来,叠印成我完整而斑斓的人生。我向来自由,十年二十年后怕也不会改变,也不愿改变。何处有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何处就有人为它们感动流泪。但也同样有人匆匆走过,熟视无睹。好吧,那么就让我做那个流泪的人吧!
我的未来世界,随性而多彩。自由的歌者在兀自唱着:“你拥有你的,我拥有我的,盛开。”

评委赏析

作者用散文诗般的灵动文字,调遣起“音乐、文字、行走”这生活的三原色,化虚为窦,为我们铺染出一幅多姿、多彩、多味的“未来世界”。“我的未来世界”何以能如此地充溢着诗意?皆因“我”能够“随性”地趟过岁月的长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殊不知,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我们何不也像作者一样,停下行色匆匆的脚步,去“随性”地过上一段原生态的“慢生活”,随兴所至,随趣所至,随情所至,卸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还生活以本色、本真,也许这才是生活的“真谛”之所在。

我的未来世界
江苏省阜宁中学/马冬阳
在传统意义上,“学生”的定义是:指一群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用努力获取知识,用知识获取成绩,用成绩获取文凭,再用文凭表明智商,从而进入工作岗位的人。
诚然,努力获取知识是学生的本分,但要想在未来世界生根、立足、发展、壮大,仅靠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未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有人可能要说,拥有了知识不就是拥有了能力吗?其实不然。知识是固定的,知识的运用是灵活的,而能力恰恰就体现在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上。缺少能力掌控的知识,就像在海面上空有罗盘和地图而想获得海底的宝藏一样不可思议。爱迪生让他的助手去测量一个灯泡的体积,那位助手在稿纸上列出了一大堆的数学公式与测量数据,算得满头大汗也没有算出。而爱迪生听说后,只将灯泡往量杯里的水中一按,便简单地测出了灯泡的体积。助手靠的是死知识,而爱迪生用的是活能力――量杯诚然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器具,但灯泡按入水中后液体升高的水位不正是灯泡的体积吗?
既然能力是如此地神奇,那么它又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践是不二法门。但这里的实践也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