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2知识总结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生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秦
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建驰道
1、“重农抑商”
2、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汉
“开关梁”,解除地区间的隔绝
:进一步发展
原因:
① 国家统一
② 大运河开通
③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① 都市商业的发展
② 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
③ 柜坊和飞钱的问世
: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原因:
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 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③ 水陆交通的便利
④ (元)国家统一、环境安定
表现:
① 商品种类的增加
② 纸币的出现
③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④ 边境贸易 、海外贸易的繁荣
⑤城市的繁荣与草市普遍(元大都)
:
① 赋税沉重,受到官府压制;
② 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进入市场;
③ “商帮”的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二、商业的载体——城市的发展
(一)宋以前的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
1最初的城与市
2唐长安城坊和市分开。
(二)宋朝城市的发展
1、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
2、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早市与夜市
3、形成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
市(草市)——市镇——城市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发展阶段:
西汉:两条丝路
唐朝:重要港口广州,设市舶使
两宋:对外贸易对象多,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政来源;
元朝:泉州成为对外重要港口;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广州一口通商
发展特点:官府控制、朝贡贸易
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南宋发行的纸币“会子”.
元朝制订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纸币制度
两大商帮发展的经营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徽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茶叶、木材、粮食
典当、走出国门
晋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丝绸、铁器、棉花、木材
票号、走出国门
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公有制
①特点:氏族公有、集体耕作、平均分配
②原因:生产力低下(刀耕火种)
:井田制(土地国有)
①特点:
,受封者只有使用权,向国王交纳贡赋;
“井”字
② 发展过程: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废除
③瓦解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出现
,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 确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② 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国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小农)
③土地兼并
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抑制兼并
措施:a北魏至隋唐:均田制b明朝:以人丁和田亩收税
目的: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巩固统治
效果:鼓励垦荒,不能阻止
土地制度的演变
: 刀耕火种 氏族公社所有制
石器锄耕少量青铜器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铁犁牛耕 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化
二、重农抑商
原因:
根本原因:以农业为核心的自然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统治;
直接原因: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具体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
发展过程:
①商周鼓励商业
②战国时期,商鞅首倡 (农本商末)
③秦代继续推行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④汉代抑制富商大贾 (专卖、专营、征重税)
⑤明清以后,继续固守(专卖制度、增加商税)
评 价:
积极作用: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
①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也受到限制。
②过多用行政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
③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社会进步。
四、海禁与闭关锁国
1. 明“海禁”
原因:抵御倭患,维护统治
内容: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