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献计量学
林熙阳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文献计量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文献计量学的定义
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内容
文献计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掌握“
1)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史、概念,研究的对象、
目的、手段及在代)
(续)
u(6)、1961年,美国著名科学史、科学学的权威普赖斯首先总结出了文献量按指数增长的规律和按逻辑斯蒂曲线增长的规律。这些都立刻成为了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何指数增长规律:N=Noebt
“逻辑斯蒂曲线增长规律心存
(I960年代-)
•1969年英国计算中心的普里查德(AlanPrithard)
先提岀用“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这一新名称来代替"统计书目学”一词。
❖二个重大成果:
心①引文分析的重大进展。
加菲尔德领导下建立的一系列引文数据库(SCI、SSCI、A&HCI),并为引文分析的理论建设做岀了突出贡献。
计算机在引文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何②已有经验公式的验证与完善。
对三大基本公式及其它公式进行了反复验证和讨论,使已有的经验公式逐步得到完善。
(I960年代-)(续)
•:•文献计量学向情报(信息)计量学发展:
住文献计量学术语提岀的同年,苏联学者纳利莫夫和穆利钦提出了“科学计量学”一“用以研究科学发展过程的各种定量方法的总和”即应用定量方法研究科学学的一门学科。
应情报(信息)计量学最早是1980年由德国学者昂托•纳克教授(OttoNacke)提岀。(德文:Informetrie,英文:Informetries)
3•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时期(I960年代-)(续)
何1987年,第一届文献计量学与情报检索理论国际
研讨会,
布鲁克斯在会上提议应将Informetries
添加到第二届会议中去。
年,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和他的学生埃格
希(),主张用信息计量学代替文献计量学,提岀了如下信息计量的发展逻辑过程:统
计书目学(StatisticalBibliography)一文献
计量学(Bibliometrics)—科学计量学
(Scientomertrics)一信息(情报)计量学
(Informertries)。
(I960年代-)(续)
“网络计量学”
(Webometrics)和另一名词“赛博计量学”(Cybermetrics)。
"这是将信息计量方法使用在Web分析上,对诸如语言、单词、词汇、频次、作者特征、作者合作的能力和程度,以及对作者的引文分析,学科或数据库增长的测量,新概念、新定义的增长、信息的测量,检索措施的形式与特征进行了研究。
第二节文献计量学的概念及内容体系
•1•文献计量学的概念
何①普里查德()认为是"将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运用于图书及其它交流介质研究的一门学科。”
伍这里的“图书及其它交流介质”的含意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各类具体的文献(如书、干I」、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等等),而且还包括一切与文献有关的可以计量的各类指标(如作著数量、词频统计、引文数量、流通薮量、复制数量等等)。很明显,文献计量学这一术语个的“文献”二字必须要做广义的理解,决不仅仅指通常意义上的具体文献
1・文献计量学的概念(续)
住②SenguptaU为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演算来对宏观、微观交流的出版物模型连同其作者进行组织、分类和数量分析。”
住③“以各类文献为基础,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对文献规律、文献科学管理及科学技术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住文献计量学中“计量”这一概念上应该具有科学性。计量问题的科学性并不完全等于精确性。因为量的本身可以有精确的与近似的,确定的和随机的,确切的与模糊的区别。由于文献计量学本身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而且影响文献计量过程的既有科学技术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以,它的定量在许多情况下只能是近似的、随机的和模糊的。
2・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理论基础
❖(1)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理论假设
C*①文献的某些特征具有可计量性,并且可以通过计量对文献对应的学科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这是文献计量分析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何②文献计量分析的基本信息处理单元是篇章。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一篇一篇的文献,每篇文献构成文献计量分析的基本计量单元。文献计量分析不分解文献内容,而只关注文献篇章之间的关联,这是造成文献计量分析具有局限性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