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1
文档名称:

镇海海防前史——宁波饮食——情·史·诗程序.ppt

格式:ppt   大小:4,185KB   页数:1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镇海海防前史——宁波饮食——情·史·诗程序.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7/4/24 文件大小:4.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镇海海防前史——宁波饮食——情·史·诗程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防在北虏”到“防在东夷”——镇海海防前史探究张如安(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明代茅元仪提出: “海之有防,自本朝始也。”这一说法涉及到我国传统海防的起源问题,茅的观点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仅就镇海一隅来说,虽然东晋孙恩曾从舟山发兵多次从浃口(今镇海口)登陆,但当时的海防意识还十分薄弱,政府军的镇压、防御大抵发生在叛军登陆之后,算不上真正的海上防御。揆诸史实,镇海真正主动的、有意识的海防活动,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这就是笔者所说的“海防前史”。清代高宇泰撰《敬止录》,第十九卷《海防考》,正是以南宋为浙东海防的源头。一、防在北虏:南宋镇海的海防活动?南宋建都临安,明州成为畿辅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了防备金兵从海上偷袭,就需要守卫浙东海上门户。镇海真正的海防,即产生于抗金的需要。自南宋初开始,浙东有了主动的防海意识和行动,故戴埴说: “建炎南渡,始有防海之说。”?南宋绍兴( 1132 )二年七月,在明州设立了沿海制置司,并统领了一支水军。沿海制置司可以说是浙东第一个正式的海防机构,是宋廷在东南沿海最重大的海防举措。?宝祐四年( 1256 ),吴潜以观文殿大学士、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他在任上对海防的颇有贡献,一是根据朝廷的指示,以招宝山为节点,建立起沿海烽燧网络。二是解决了差兵的生活待遇,做到了“士饱而歌,人百其勇,竭劳巡核,奸慝汛清”。三是提出了“防之于藩篱之外”的海防思想。?从以上的材料看,南宋朝廷有较强的海上防御意识, 不但建立了海防机构,还拥有较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并在定海(即今镇海)驻扎水军,建立了完整的海上防御军事系统,并通过剿灭海寇,发挥过真正的战斗作用。南宋时,以招宝山为中心的浙东沿海,已成为海防的重点。但南宋的防海主要是为了防止金、蒙军队从海上进犯,侧重于政治军事意义。至于经济上几无考虑。这是因为明州(庆元)港的对外贸易开展得较为正常,当时的倭人“但修贡而不闻寇钞抄,中国亦加优恤,不为防御”,因此终宋“始终未尝罹倭患也”。二、防在东夷:元代镇海的海防活动?元代的海防大体上承自前朝,重点防御区域仍在东南沿海,以贸易和安全为核心, 以海寇和倭寇为主要的防御对象,但海寇和倭寇的性质则是截然不同的。?元代庆元路设立了市舶司,得益于海外贸易的兴盛,使城市能长期维持繁荣的局面。但这种繁荣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二次征日战争,对长期以来和平交往的中日关系产生很大影响,东海海域的安全形势亦由此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倭寇为主的海盗势力开始出现,相应地元政府亦在沿海要地部署军队,加强了海上的防范。?元代海上漕运兴起,至大四年( 1311 ), 元廷分别于温州路和庆元路置司,庆元路开始正式领受海上漕运的任务。庆元路后期漕运同样遭受了海寇和倭寇骚扰的双重威胁,漕粮成为海寇和倭寇眼中的一大肥肉。?通过以上的简单梳理,我们大致可以理出宋元时期镇海海防演变的主要轨迹:由南宋的防金、蒙向元代中后期的防倭寇转变,由南宋的政治、军事防御向元代中后期的经济、安全防御转变。高宇泰说: “《嘉靖志》之‘防在东夷’,宋志之‘防在北虏’,各以其时。”也就是说,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海防需要。“防在北虏”其实只是南宋一国的问题,实是中国海疆的一个局部问题。在元代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后,这一问题也就自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防在东夷”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局部的海防问题,有发展成为全国海防的趋势。只不过因于特殊的地理区域,浙东沿海成为元代海防的一大防卫重点。在浙东海防从宋代的“防在北虏”向明代的“防在东夷”转变过程中,元代处于递变的中介阶段。元代的“防在东夷”,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元代浙东的倭寇骚扰问题虽不是十分厉害,但已有凸显的迹象。明代的倭寇正是元代倭寇的历史延续,故元朝对倭寇的应对处置,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明代抗倭斗争的前哨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