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急性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内一科 时风玲
泌尿系感染是细菌直接侵犯所引起的泌尿系症状,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妇女及女婴,已婚和未婚发病率之比为2:1。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腰部酸痛、膀急性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内一科 时风玲
泌尿系感染是细菌直接侵犯所引起的泌尿系症状,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妇女及女婴,已婚和未婚发病率之比为2:1。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腰部酸痛、膀胱刺激症状、脓尿和菌尿等。
单纯的尿道炎比较少见,急性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比较多见,二者常同时出现,治疗上也基本相同。所以把它们统称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尿道炎和膀胱炎称为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称为上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多单独存在,只在急性发作时才伴有膀胱炎和尿道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致病菌 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约占60~80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球菌等。急性期多由一种细菌致病,慢性期常有几种细菌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如月经期、尿液过度浓缩、性生活后等)时,或者细菌毒力大,可引起感染。细菌沿尿路上行,先进入肾盂、肾盏、继之乳头部、肾小管到达肾实质引起炎症。
较少见,多为体内感染灶的细菌侵入血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更少见,多因盆腔、肠道炎症时,细菌经该处淋巴管与肾周围淋巴管交通支进入肾脏,引起炎症。
偶见外伤或肾周围器官发生感染时,该处细菌直接入肾脏引起感染。
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肾脏后,血循环与肾脏感染灶局部均可产生抗体,与细菌结合,引起免疫反映,说明免疫反映参与肾盂肾炎发病。另外,细菌毒力在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某些大肠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有特殊亲和力,附着于尿路上皮细胞的能力更强;细菌表面有纤毛,可粘附在尿路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上,定居于尿路引起感染。
易感因素
如结石、肿瘤等使尿路不畅,细菌逆流到肾,引起感染。
如糖尿病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等,均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本病。
女性尿道短、直而宽,括约肌力弱故易发生上行感染。尿道口与肛门、阴道相近,粪便细菌容易引起上行感染。女性在经期、妊娠期、绝经期,皆因内分泌等因素改变而容易发病。
;如外伤、手术、导尿致粘膜损伤,使细菌进入深部组织而发病。
治疗
(一)急性肾盂肾炎
休息、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2500ml。
在留取尿标本做尿常规、细菌检查之后,立即应用抗菌药物。
(1)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次1g每日两次口服。
(2)奎诺酮类:,每日三次,;,每日两次;,每日两次。
(3)氨基甙类:庆大肌注或静点。
(4)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静点。
(5)头孢类:头孢唑啉或头噻静点。
上述用药一般疗程为10~14天,或至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后再用药3~5天。
(二)慢性肾盂肾炎
首先要找易感因素,并予以去除,如解除尿流不畅,尿路梗阻,纠正尿路畸形,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选用敏感药物,不要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多需两类药物联合应用,疗程2~4周,或轮换用药,每组用一个疗程,中间停药3~5天,共2~4个月。
护理
急性期尿检查有异常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护士或家属协助。症状缓解及查尿正常后始下地活动。
进食清淡并含丰富营养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要超过2000ml,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上的细菌和炎症物质,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
肾区疼痛为肾脏炎症所致。减轻疼痛的方法为卧床休息,采用曲屈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立,因为肾脏下移受到牵拉,会加重疼痛。
健康教育
肾盂肾炎的诱因主要有劳累、感冒、会阴部不清洁及性生活等,教育病人避免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会阴部,不穿紧身裤,局部有炎症时要及时诊治。必要时服中药治疗。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少憋尿是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与性生活有关的尿路感染,可在事后排尿,并口服抗菌药物。
急性肾盂肾炎预后较好,部分病人会反复发作,但不一定转为慢性。慢性肾盂肾炎长期发作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