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管住“魔鬼”.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住“魔鬼”.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2/6/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住“魔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住“魔鬼”
陈莲 2011年9月24日,瑞士联合银行(以下简称“瑞银”,UBS)宣布,董事会接受CEO奥斯瓦尔德辞职的决定。
奥斯瓦尔德是在为此前的违规交易事件承担责任。由于员工阿多搏利进行了未授权交易,瑞银预计将损失管住“魔鬼”
陈莲 2011年9月24日,瑞士联合银行(以下简称“瑞银”,UBS)宣布,董事会接受CEO奥斯瓦尔德辞职的决定。
奥斯瓦尔德是在为此前的违规交易事件承担责任。由于员工阿多搏利进行了未授权交易,瑞银预计将损失23亿美元。
在金融行业,那些逃避银行内部监控进行违规交易的交易员被冠以“魔鬼交易员”的称号。然而,瑞银丑闻暴露的不仅仅是这一个“魔鬼”,而是一系列的银行操作风险。

违规交易影响瑞银几何?

早在7月,瑞银已经下调其早先制定的盈利目标;8月,月瑞银宣布,随着更为严格的资本金要求和市场大幅动荡伤及该公司盈利前景,决定通过裁减3500个职位在内的多项措施实现节省20亿瑞郎(23亿美元)的目标,其中的45%将来自于投行岗位的削减。而现在,这项未授权交易可能迫使瑞银进行新一轮裁员。违规交易曝光之后,瑞银的风险管理体制受到普遍关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都将瑞银列入降级观察的名单。
事实上,此前瑞银已经面临盈利下滑的局面,其中投行部门更成为“重灾区”。在截至2009年的前三年内,瑞银投行部门总计出现571亿瑞郎(约合650亿美元)的累积税前损失。直到2010年第三季度该部门才实现盈利。有分析认为,这位“魔鬼交易员”的违规操作导致巨额损失,可能与瑞士央行干预瑞士法郎汇率有关。在欧债危机绵延不绝的当前,这桩丑闻也令本已“焦灼”的瑞银处境更为艰难。
但也有分析认为,23亿美元对于瑞银这种顶级跨国投资银行来说不算什么大数额。当然,短期之内受到较大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其直接冲击在于交易员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巨额损失;另一方面这也会对其声誉带来负面影响,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瑞银的股价、信用评级和流动性等方面都将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瑞银本身不会因此出现较大问题。一是瑞银本身属于国际上较为知名且成熟的金融机构,生命力较为顽强,况且由此带来的损失仍旧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二是瑞银背后的“老板”,也就是其东道国瑞士金融实力比较雄厚,目前的经济状况也较好。即便瑞银出现问题,瑞士政府完全有能力出手相救。?

衍生品交易监管何其难?

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型金融机构,为什么在交易员进行违规操作时,没有出现及时的风险提示以及自动产生止损性操作,以至于亏损额如此之大?这个事件不可避免地令欧美大型银行业的整体信誉黯然失色。从银行监管者的角度来看,瑞银丑闻也再度敲响了加强金融监管的警钟。但毕竟这桩丑闻暴露出来的是典型的操作风险,是银行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的疏漏所导致的。
客观地说,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较为复杂和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任何一个管理流程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二是银行内部人员对整个银行体系、流程都较为熟悉,所以常常会绕过内部监管;三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可以用数量等先进方法进行评估和监测,但在操作风险方面,由于发生的次数较少,统计上的意义较弱,所以很难用特别的方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