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第二章以太网.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以太网.doc

上传人:蓝天 2022/6/7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以太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章****题及解答
题目
比较以太网MAC帧结构与IEEE802. 3帧结构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两种不同格式的帧可出现在一个网 络上。
使用中继器为什么可以扩展网络长度?有无限制条件?
堆叠式集线器的级联电缆的作用是什么?比较堆叠式集束。它适合于一些站点数较少 的环境。
堆叠式集线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逻辑上看成一个集线器,即堆叠起来的集线器上的任何两个端口之 间的延迟时间是一个集线器的延迟时间,这样随着堆叠式集线器的增加端口数自然也就增加了,起到了扩 大网络规模的作用。堆叠起来的集线器上的各个端口享有相同的权力,可以用一种软件管理工具对全网进 行管理,也可加入备份电源,提供可靠的有源连接。其缺点是全网共享有限的带宽,处于一个冲突域内。 集线器上连接的网站越多,每站所享有的平均带宽越小,发生冲突的几率越大。堆叠式集线器主要用在站 点集中、数量多,而带宽要求不高的场合。
媒体长度和数据传输率之积与最短帧长度成正比,当传输速率提高到IGb/s时,最短帧长如果保持64B 不变,所允许的媒体长度将影响网络的实用性,为此,千兆以太网采用了帧扩展技术,以达到在不改变802. 3 标准所规足的最小帧长度、保持兼容性的条件下,仍有较好的网络跨距的目的。帧扩展技术在发送帧时检 查帧的长度,当发送帧长小于512B时,发送站在发送完帧候再继续发送载波扩充位,一直到帧和载波扩 充位的总长度达到512B。载波扩充位由一些非“ 0 ”非“ 1 ”的特殊符号组成。
帧扩展技术解决了网络跨距问题,但也可能影响短帧的传输性能,因为载波扩充位实际上占用了网络 带宽。为此,,以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利 用帧突发机制,当一个站点需要发送几个短帧时,先按照CSMA/CD协议发送第一个帧,该帧可能已附加了 载波扩充位。一旦第一个帧发送成功,该站点就能够继续发送其他帧,直到总长度达到65536b为止。为 了在帧突发过程中能始终占用媒体,站点必须用载波扩充位填充帧与帧之间的间隔,时其他站点看到线路 总是处在“忙”状态而不会发送帧。
S=0. 35C(„/R-2Tpl„)=0. 35CX3X10sX (64X8/10-2X0. 15X10") =222. 6(m)
由于在总线方式下采用CSMA/CD技术,传统以太网一直工作在半双工方式下,任何情况下总线上只能有 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否则数据将发生冲突。
采用交换机连接网络以后,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通常只连接一个工作站。交换机的端口和工作站都分别 使用一对线路进行发送,而从另一对线路上接收,这样即使交换机和工作站同时发送数据也不会产生冲突, 因此能够使用全双工方式进行通信。
在网络结构和连线不变的情况下,以全双工方式进行工作,网络的带宽可以提高一倍。另外全双工以 太网技术的使用也可拓宽以太网的覆盖范围。
由于受到CSMA/CD访问控制技术的制约,整个共享型以太网处在一个冲突域范围,使整个网络中所有服 务器和工作站只能共享网络的带宽,这样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每个节点所能够获得的平均带宽将越来 越小,无法满足网络应用对带宽的要求。
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共享型以太网的带宽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该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 了专用点对点连接,即把它们连接到一个高速背板总线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