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修段考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2,983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修段考试卷.doc

上传人:HShess 2022/6/8 文件大小:2.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修段考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修段考试卷
2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语基部分)和第Ⅱ卷(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12、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长寿,活得长      ,果实
,如果          ,吝啬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故乡人号之“驼”
②乃号令于三军曰
B.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②不抑耗其实而已
C.①他植者则不然
②填然鼓之
6
D.①其乡曰丰乐乡
②其真无马邪?
14、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7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C.呼余宿其家。 宿:住
D.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2分)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C.而岂山中之人哉 D.方山子傥见之与
17.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2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18.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