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填空:
场地的构成要素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工程系统。
按工程建立工程的使用特征场地可分为工业建立场地、民用建立场地。
3•按地形条件场地可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按用地的位置划场地可分为市区场,供大型车通行的宽度不应小于。
在车行道路的单侧或双侧设置人行道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其他地段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
2。基地内人行道路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无障碍通道宽度为。
3。自行车道宽度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宜为lm,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视道路等级级及通行车辆不同而定。最小转弯半径为6m。
场地中绿地的根本形态可归纳为点状绿地〔独立绿地〕线状绿地〔边缘绿地。、面状绿地〔集中绿地。三种根本类型。
新建居住区要求绿地率不低于30%,较困难的旧区改造那么不低于25%。
根据生态学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至少在30%以上,才能改进小气候,并起到保护环境和抗震防灾的作用。
我国政府在1996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开展报告中明确,城市绿化覆盖率在2000年到达护,2021年到达35跖。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93(2002年版。要求的绿地率:新区建立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自然地面坡度划分: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以免道路坡道过长、交通组织困难并增加挡土墙等支挡构造工程量。
台阶高度也不宜过低,一般不小于。
、折线型边坡、台阶式边坡。
边坡或设置挡土墙。
挡土墙常见的断面形式有以下几种:直立式、倾斜式、台阶式、重力式、悬臂式。
%,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00m;横坡应为1%〜2%;
%,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竖向设计常用表达方法高程箭头法、设计等高线法、纵横断面法。
场地雨水的排水方式:自然排水、明沟排水、暗管排水、混合排水。
名词解释:
场地:指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
场地设计(sitedesign):是针对基地内建立工程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立工程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标准的根底上,人为地组织及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根线段的长度及其代表地面上相应的实际水平距离之比。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间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
坐标系统:用于确定地面点在该坐标系统中的平面位置及相对尺寸。
测量坐标系统建筑坐标系统
高程或标高: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地物:是指地表上自然形成或人工建筑的各种固定性物质。
注记符号:地形图上用文字、数字对地物或地貌加以说明。
地形符号:是用来表示地外表的上下起伏状态,方法是等高线。
等高线:是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用以表达地貌的形态。
气候:指任一地点或地区在一年或假设干年中所经历的天气状况的总和。它不仅指统计得出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其长期变化和极值。
风向频率:在一定时间内累计各风向所发生的次数,占同期观测次数的百分比,称为风向频率。
太阳高度角指直射阳光及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指直射阳光水平投影及正南方位的夹角。
日照间距系数:指满足最低日照要求后,相邻建筑物之间距离及高度的比值。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一般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7、城市蓝线:蓝线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存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水利规划设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平安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18、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在城市规划建立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限。
19、城市紫线: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