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课时】认识米 用米量
一、教学目标
,初步建立 1 米的表象。
1 米=100 厘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课时】认识米 用米量
一、教学目标
,初步建立 1 米的表象。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
2.用米尺较准确地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
建立 1 米的表象。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学会
了用厘米来测量物体。你能比划出 1 厘米的长度吗?请在直尺上找出
3 厘米、5 厘米、8 厘米的长度。
2.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3.让测量的学生谈谈:“用小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度有什么感受
吗?”(太麻烦)
4.师:是的,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而对于比较长、
比较高的物体、一段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量就显得麻烦。量比较长的
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
度单位,可以用“m”表示。
(二)探究新知
1. 初次感知,认识 1 米
师:你们知道 1 米有多长吗?用两只手比划出 1 米大约有多长。这是你们估计的 1 米长,但这真的就是 1 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
的长度是不是 1 米呢?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 1 米。请同学们看一看 1
米有多长。
2.多次体验,建立表象(小组合作:比划、验证、感受)
(1)量同学身高 1 米的地方
师:你们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儿到地面是 1 米高吗?
出示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测量 1 个同学的身高。四人小组做好分
工合作。比如说4 个人中第一个人站直被量,第二个人用米尺量,第
三个人检查量的方法对不对,第四个人贴标签做记号。
师:为什么有的标签贴在脖子下,有的贴胸间,而老师却贴在腰
间呢?
(2)师:现在同学们知道1 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
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 1 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
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 1 米大约有多长吗?
(3)师: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
哪儿到哪儿的长是 1 米。
3.探讨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米尺上面也有一些刻度,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看一看、比一比
看米尺上的刻度和你们小尺子上 1 厘米的刻度有什么关系?米尺上
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