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外贸企业结构性贸易融资开展问题分析
赵晓坤摘要: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随着世界经济一起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贸易企业面临着市场不景气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中国对外贸易逐渐恢复,贸易结构和金融创新不断优化和升级。这种情况下,中国外贸企业抓住趋势开展各种创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调查表明,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仍然是大多贸易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而银行尽管开展了福费廷、银行保函、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却仍旧没有形成规模,以福费廷、银行保函、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作为支撑的结构贸易融资更难以被企业大规模运用。
中国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外贸企业在结构性贸易融资方面缺少参与性,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工具较少,方式单一。虽然中国银行在开展贸易融资的业务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但在实践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而国际保理、福费廷和银团贷款等新兴的融资方式整体上却发展很缓慢,业务量较小。贸易融资工具普及度和新型融资方式的推广度不足也就使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更困难。此外,目前主要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品种不外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和福费廷的组合,缺乏个性化的设计。银行融资业务的不完善给企业的融资条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其次,外贸企业对结构性贸易融资认识不足。中国外贸企业进行贸易融资方式选择时更倾向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没有认识到结构性贸易融资的便利,也没有借助贸易本身的现金流获得融资的意识。而且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贸易企业会更加保守地认为新型贸易融资方式更加复杂、风险更大,而有抵触情绪。此外,中国外贸企业有融资需求时,更多的是向国内商业银行求助,而中国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和普及尚不完善,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会更多的选择银行熟悉的传统方式。但是,相比中国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开展更成熟,更有优势。其中,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中国开展的结构性贸易融资走在前列。最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贸易融资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很高的业务,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更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操作。中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贸易知识,因此倾向于选择简单的融资业务,这势必造成企业融资时选择更多的传统融资方式,而放弃结构性贸易融资。 三、中国外贸企业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对策
针对之前提到的外贸企业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企业要提高对结构性贸易融资的认识。外贸企业要真正重视贸易融资的作用,提高贸易融资的认识,树立融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全面学习了解结构性贸易融资的适用性和风险,建立必要的企业的融资管理机制,在企业自身需求和贸易项目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贸易融资方式或者贸易融资工具组合。第二,企业在进行结构性贸易融资时要选择合适的融资银行和融资产品。外资银行由于融资业务开展的早,融资体系和产品设计比国内银行更有优势和经验,贸易融资业务开展也更加成熟,是企业开展新型和复杂贸易融资的最佳选择,但是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不同银行融资的产品定位不同,如渣打银行,主要集中于大宗农产品、金属、原油和煤炭、通讯行业和半成品、资本性商品。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方面虽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有不少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而设计出的不同的融资产品,例如中国银行的基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