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儿童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 PPT.pptx

格式:pptx   大小:655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 PPT.pptx

上传人:h377683120 2022/6/11 文件大小:6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 PPT.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
概述
儿童鼻窦炎(小儿鼻窦炎,包括婴幼儿)因其对儿童健康影响大,近年来颇受重视。国外有人在貌似健康得儿童进行X线检查,发现50%左右有鼻窦病变,说明鼻窦炎就是儿童较为常见得疾病。
病因
与儿童得解剖儿童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
概述
儿童鼻窦炎(小儿鼻窦炎,包括婴幼儿)因其对儿童健康影响大,近年来颇受重视。国外有人在貌似健康得儿童进行X线检查,发现50%左右有鼻窦病变,说明鼻窦炎就是儿童较为常见得疾病。
病因
与儿童得解剖、生理又密切相关其病因有如下特点:
一、鼻窦口相对较大;
二、腺样体肥大;
三、机体抵抗力较
差;
四、免疫性疾病或
特发性体质;
五、在不洁水中游泳
或跳水;
六、易发生鼻腔异
物、鼻外伤而继发感染。
致病菌
根据中华儿科学会2000~2002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区儿童鼻窦炎致病菌得调查显示: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就是急性鼻窦炎得主要致病菌(占76%),磺***、青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有相当高得耐药性(50%~90%),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二及三代头孢抑菌效果最好(75%~95%以上);
②厌氧菌就是慢性鼻窦炎得主要致病菌(占67 %),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甲硝唑、二及三代头孢抑菌效果较好。
临床分类
急性鼻-鼻窦炎:指鼻腔与鼻窦粘膜细菌感染后得急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0天以上,12 周内完全缓解。
慢性鼻-鼻窦炎:指鼻腔与鼻窦粘膜细菌感染后得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2周以上,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临床表现
1 症状: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头痛。
伴随症状:嗅觉与听力下降、行为异常。
注:儿、童鼻塞可表现为张口呼吸、气粗或夜间睡眠打鼾等;行为异常可表现为注意力下降、易烦躁 、易激惹等。
临床表现
2 体征
主要体征:下鼻充血、肿大,鼻腔、中鼻道有粘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并可见粘脓性分泌物附着。
伴随体征:腺样体与扁桃体增生肥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得体征。
辅助检查
一 内镜检查:
下鼻甲充血、肿大,鼻底、下鼻甲表面有粘脓性分泌物,多来源于中鼻道或嗅裂,也可见到来源于中鼻道得息肉。
二:鼻窦CT检查(筛窦炎)
通常不建议常规进行鼻窦CT扫描,
特别就是小年龄患儿(<6岁),但有以下情况可考虑检查:
(1)有颅内、眶内或软组织脓肿等并发症征象者;
(2)足量抗菌药物按疗程治疗效果不佳者;
(3)反复发作者;
(4)怀疑鼻-鼻窦部有良性或恶性新生物。
大家学****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鼻窦CT(上颌窦炎、后鼻孔息肉)
鼻窦CT(腺样体肥大)
鼻窦CT(上颌窦炎)
诊断原则
诊断时应依据主要症状与体征,并结合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如无特殊情况,不进行鼻部CT检查 。
三 病原菌检测
诊断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得金标准就是鼻窦穿刺液菌群浓度≥10000 单位/mL,然而此微生物样本提取需作窦腔穿刺,临床缺乏可操作性,不列作儿童鼻-鼻窦炎得常规检查手段,但有下列情况需行细菌学检查:
(1)病情严重,甚至出现中毒症状者;
(2)抗菌药物治疗48~72 h仍无改善者;
(3)有免疫缺陷者;
(4)出现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者。
预防
及时治疗或纠正各种致病因素,加强营养与锻炼,谨防感冒。
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1 抗菌药物
1、1急性鼻-鼻窦炎:青霉素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类首选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目前多使用克拉霉素。不推荐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用药疗程:建议临床症状控制后继续治疗1周。
1、2 慢性鼻-鼻窦炎: 除非鼻分泌物呈脓性,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由于慢性鼻-鼻窦炎得耐药菌株增多,推荐选择而B-内酰***酶类药物;用药时间至少2周。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包括抗厌氧药物。
1、2 慢性鼻-鼻窦炎: 除非鼻分泌物呈脓性,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由于慢性鼻-鼻窦炎得耐药菌株增多,推荐选择而B-内酰***酶类药物;用药时间至少2周。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包括抗厌氧药物。
2 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得抗炎、抗水肿作用,无论急性还就是慢性鼻-鼻窦炎都就是一线治疗药物。
2、1 急性鼻-鼻窦炎:使用时间2-4周,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2周。
2、2 慢性鼻-鼻窦炎:建议使用8-12周,症状完全控制后进行临床评估,可继续使用2-4周,对需要较长时间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特别就是手术后)与患儿,建议选择生物利用度低得制剂。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