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抗疫,“足不出户”同样大有可为.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疫,“足不出户”同样大有可为.doc

上传人:THISS 2022/6/14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疫,“足不出户”同样大有可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抗疫,“足不出户”同样大有可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特殊时期的上海,有人医者仁心,化身各个方舱医院的“大白”,尽心尽力救治感染者;有人不辞辛劳,“全副武装”地默默投身于社区防控第一线;还有人千里驰援,与上海本地医疗队并肩作战,同心守“抗疫,“足不出户”同样大有可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特殊时期的上海,有人医者仁心,化身各个方舱医院的“大白”,尽心尽力救治感染者;有人不辞辛劳,“全副武装”地默默投身于社区防控第一线;还有人千里驰援,与上海本地医疗队并肩作战,同心守“沪”……
如果受到防控政策的限制,只能待在家里或小区不能外出,又能为抗疫做些什么呢?事实证明,除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同样能大有可为。
自制社区防疫小报“火出圈”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时,市民李晖在小区办了一份电子小报“鸿发早知道”,内容包括社区新闻、辟谣、科普等,通过小区微信群每天推送。如今,这份小报正在悄悄“破圈”,成为不少社区居民的“隔离期必读”,也让其他社区悄悄“借鉴”。
李晖,80后小伙,中共党员,上海闵行区政协委员。“我希望在信息传递环节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试着化解居民的焦虑和矛盾,让大家齐心协力度过这个艰难时刻。”李晖坦言。
以前,李晖对小区内的微信群一直有些“恐惧”。“用老母亲的话说,就是‘太吵了’!可它确实又是信息传递的‘最后100米
’,因为足够贴近百姓生活,人们会对它抱以信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李晖找到了自己志愿服务的“新领域”。
于是,他开始了首次尝试。4月3日第一期,版面编排比较简单,头条是一条社区辟谣,还有《同住人出现阳性怎么办》的科普,以及对“应检尽检”的倡议。它的出现让居民略感“意外”,有人读完后追问“明天还会不会有”。
从第二天起,李晖给这份“早知道”做了内容分类:第一部分,结合正确信息源和小区现状进行阐述,削减谣言的生存空间;第二部分,根据大家的争论,力争形成一些共识;第三部分,发布一些能让人们感到美好和愉悦的内容。
第三天,有居民私信他:“我要投个稿,上明天的‘早知道’。”李晖知道,这件事,自己做对了。
在李晖看来,做防疫小报最难的是形成共识。“非常幸运的是,我有许多朋友在各个小区做志愿者、楼组长,他们会把自己小区的共识、操作指南和我分享,让我在拟就这些共识时更有底气。”
和那些奔波在一线的志愿者相比,李晖认为自己做的事远远谈不上辛苦。“当有居民说小报是‘早上最期待的事’‘这事值得报道一下’时,当大家更团结、更坚强时,我想自己投入的这点时间就是值得的。”
小区核酸检测有了“路线图”
一个有两栋高楼的小区,住着500多人,做完一次核酸检测需用多长时间?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泰荣苑小区,只要两个小时!
“之前,我们要花四五个小时。”该街道天原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伟强说,泰荣苑小区不大,在室外核酸检测的话,居民要从大堂开始排队。“我们实地算了算,大堂只能安排7个人,再一层层叫居民下来,太慢了!好在小区业主张院长夫妇帮了大忙,让我们的核酸检测变得更加高效顺畅。”
李伟强所说的张院长夫妇,丈夫是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贯通学院副院长张帆,妻子是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美术专业教师阮毅。看到小区核酸检测的等待时间过长,两人主动找到社区负责人,提出帮忙优化核酸检测线路,希望能够为小区抗疫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