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诗经》中的动物兴象及其象征意义探源.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经》中的动物兴象及其象征意义探源.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2/6/16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经》中的动物兴象及其象征意义探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诗经》中的动物兴象及其象征意义探源
姓名:井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李金善
20090601
摘要
摘要
《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涉及到了与先民生产生活及生存环境c e r n
kg round, s u c h a
s b i
h o m
r d s i n p e n a t i o
0
n
e t r
con
y嘶t s c i
lithe
o u s n e s s
a n
d m
a r r
i
a g
e ,
1 i k e 1 o v e t
otemworshipth
e b e the
a s t a n d c o n c e p
a t
n i m ,w h
a 1 s
i c h
i s o f reveal s
t h
e 1
i f e
1
i k
e f
i shandthe
1 i k e s h a 1 1 f 1 o u
r i s the
h 1 i k e t m e a n i n
h
g
e e i and
gen h a r
v a 1 u e o f vest. T h
e a
n i ]
m a 1
a
s a
P o
e t i c c a r r i
ertostudy, w e f
o u n t r
d t h a t t a n s c e
h n
e a n d e
i m a d t
1 h a s
h e n a t u
r
a 1
m e
a
n
i n
g , i n i t S
elf, e v e r y t
0 u
pro
c h t o t
f o u n d c o
h
n
e s i n n o t a t i o
g i n g m o )n , r e f 1 e c
m
t t
e n
h e
t , v a 1
s i
u e o 1
n g r i i
i n g a m o r
teraturean
e
d c
u 1 turetomature.
Keywo rd sBookofSongs anima 1 s y m b o 1 i c s i g n i f i cane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心 日期:啤吐月 上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艮R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密呼年』月上
2 不保宓口
0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绪论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部现实主义经典奠基之作,以简约、质朴的 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关于古代先民生活状态、民俗风情、宗族信仰、社会演变等方 方面面的生动画卷。《诗经》中以赋比兴的创作手法、风雅颂的艺术体式营造出''称名 也小,取类也大”的独具恢弘效果的文学图景。这些艺术形式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常常在 抒情的同时离不开具体物象的起兴或作比,以致形成《诗经》中重要的比兴现象。
“兴”是诗六义中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六义”一词首见于《毛诗•大序》, 其文曰:“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毛 诗正义》将其疏为三体三辞,日:“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 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 之成形。因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自古以来,经学家对于诗六义之“兴” 的理解和剖析可谓众说纷纭,难成一家之论。传统的经学家往往注重兴具有道德伦理比 附和政治美刺寓意,如郑玄注《周礼•大师》云:“比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