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三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1、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讨论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假如物体(讨论对象尺前要观看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头)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准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是误差
(2)产生缘由:测量工具、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周密的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开,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章和主观马虎造成的,是能够避开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需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状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转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转变(速度大小的转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转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假如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肯定律
1、牛顿第肯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讨论成果,得出了牛顿第肯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简洁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十二章《力和机械》学问提纲
一、弹力
1、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