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让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邮编:413000 详细单位:修山镇花桥港小学姓名:钟文武
职务:教师职称:待定联系电话:151********
详细地址:桃江县建设东路9号
在教学过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以来致力体现的核心解释:电流产生磁性使磁针发生偏转。然后再次续讲奥斯特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自己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发现的喜悦。紧接着又提出要求,让实验的现象更明显,引导学生从电流和磁性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使他们在“短路真的能让磁针偏转更大”,“线圈也能让磁针的偏转愈发明显”的震撼中更进一步的认识“电流产生磁性”。这样的安排,教师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引领的时候引领,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该动手的时候动手,该探讨的时候探讨,学习张弛有度。
三、教学内容选择要落在“实”处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科学课中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科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
科学中实验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头脑想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充分发挥实验的“发展”功能。例如在《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能看到或感觉到热的传递方向,根据书上设计是要准备两个铁架台中间拉一根铁丝,然后在铁丝上由学生粘火柴棒进行实验。老师在教学时就可对材料进行了处理。利用以前学具袋里的材料,把实验中的铁丝换成了铜棒,因为铜棒较粗夹在一个铁架台上就行了,而且火柴棒粘上去也更为方便,也不影响实验效果。另外,学生对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还会有他们的自己的创造。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有在金属棒上涂上凡士林的,有在金属棒上涂上蜡烛油的。基于这点,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了多种适合学生探究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超市式”材料区:有涂了蜡的金属棒、涂了凡士林的金属棒、没涂任何东西的金属棒等。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取实验材料,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必须仔细认真地考虑各种因素,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