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人民币小面额货币硬币化之路径选择.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币小面额货币硬币化之路径选择.doc

上传人:紫鹃 2022/6/2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币小面额货币硬币化之路径选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民币小面额货币硬币化之路径选择
马国豪 摘要:如何管理小面额货币的流通,事关整个人民币流通的质量与管理水平,认真研究其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当前人民币监管当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面额货币;流通规律;对策;人民雨雪等恶劣气象条件下。纸质材料由于其自身易损性与使用频率高、周转次数高存在着矛盾,容易造成损伤。由于其易污染性而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容易遭受水、油、煤等多种化学物质腐蚀污染,火烧虫蛀以及人为的破坏等,缩短其使用寿命,加速其退出流通领域。此种情况的发生成因于纸质货币天生的固有的缺点,是不能改变的。从这一方面看,纸质货币不应进入小面额货币流通领域。

(二)5元以下小面额硬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个地区投放的硬币,其流通领域基本上囿于本区域内,往往形成此区域内某种硬币丰盈、彼区域内此种硬币紧缺的局面。据查,此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硬币体积小、重量大、不利于携带。这应归结于铸造硬币的材质,是其不如纸币的最大表现。
,不能满足商品流通需求。原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纸币的“挤出”效应。纸币的最大特点是重量小、易携带,在纸币与硬币并行的情况下,人们首选的是纸币,硬币就会被搁置,这成为硬币流通的主要障碍。
(2)硬币紧缺“倒逼”效应。假定,2000-2006年所投放的5元以下小面额货币完全适应商品流通需要,则现实流通领域内的货币需求量=投放(纸币)15086万元+投放(硬币)(纸币)=。,没有任何漏损,,%。投放量过小,不能满足商品交换需要,同时流通中的纸币就成为当然的“替代物”。
(3)硬币铸造的材质问题。从表4看出,目前我国金属货币铸造材料共有铝镁合金等8种,主色有银白等5种。从实际应用情况和调查情况分析,80%以上的使用者偏爱用铜锌合金、钢芯镀铜铸造的金属货币,原因是这种材质铸造的金属货币给人以厚重、大气的感觉,其金黄色调符合人们把“钱”等同于“黄金”的潜意识。其他几种材质给人以“贱”的感觉,而且容易氧化变色。
(4)硬币的设计思想问题。从表4看,第二套、第三套7种

硬币有6种图案为国徽、国名、麦穗。看不出设计者的思想所要表达的主旨,传达出的仅是一国的货币而已,不具有时代特性。第四套、第五套硬币的图案设计虽有所突破,采用“花”系列,但并没有引起使用者的特别好评,原因一是并非所有的使用者对“菊花、梅花、牡丹、兰花、荷花”了解和熟悉,二是用金属条纹无法表现出这些花应有的特征,图案与实物差距太大。但对于第三套1元硬币的设计,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从表5可看出。发行量少导致物以稀为贵,但根本的原因是“长城”图案的设计,蕴涵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特征和民族特性。

(5)券别结构存在缺陷。现行流通的硬币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如果用5元券购买一个价值1角的商品,至少要用4枚1元硬币、1枚5角硬币、4枚1角硬币共9枚硬币才能完成交易,若增加2元、2角硬币则可用2枚2元硬币、1枚5角硬币、2枚2角硬币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