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扶贫调研报告总结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对全镇五个村进行深入调研。一、基本情况龙昌镇位于贵州省中部,福泉市北部,距市 10 公里,辖5村一居, 90 个村(居)小组,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1个。全镇总面积 104 平方公里,海拔 1000-1300 米,总人口 6750 户, 23707 人,其中农业人口 18815 人,有少数民族 4242 人,辖区耕地总面积 1856 0 亩,其中稻田面积 9110 亩,旱地面积 9450 亩。 2012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 万元,比上年( 7918 万元)增长 %;农业增加值达到 万元,比上年( 4510 万元)增长 %;粮食总产量达到 9800 吨,比上年( 7469 吨)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582 元,比上年( 5376 元)增加 %。二、我镇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镇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群众生活安定,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我镇低保发放金额额度与低保覆盖率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二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目前有灌溉渠系、人饮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三是扶贫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龙昌小学校教学楼的建成,较大程度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形成了人人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龙昌卫生院办公设施、医疗条件的改善, 村级卫生室建设,既方便了群众,又解决了全镇群众的就医难问题。三、当前我镇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镇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全镇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群众的精神面貌良好,群众对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充满信心。但是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扶贫开发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来看,主要是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这些都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挑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扶贫解困难度大, 我镇贫困因素复杂,条件型贫困、素质型贫困交织并存,解困难度大。二是贫困人口多,我镇贫困户共 2445 户、贫困人口 5274 人,分散贫困户需要组织本镇力量实施帮扶,由于我镇财力有限, 难以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扶贫难度较大。三是增收难度大。当前我镇贫困户,耕地少,农业结构单调、品种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当薄弱,分户的生产和经营,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家庭种养增收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开发确实使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巩固温饱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低保制度仅仅是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存、生活问题,群众的发展问题仍然要靠“造血”式开发扶贫来解决。四、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我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一)赋予开发式扶贫新的内涵。开发式扶贫是我国多年来农村扶贫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扶贫工作当中仍然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工作方针。只有通过开发式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发展问题和能力问题。但是,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应赋予新的理念和内涵。应由专项扶贫开发转变到综合扶贫开发的思路上来;应突出对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自我反贫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应由注重点上开发转到点面结合,以面带点,以点促面。(二)重新定位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过去扶贫开发主要或者侧重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从当前形势看,这一目标应该调整。一方面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全面、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扶贫目标不适当调高,贫困群众脱贫也就不稳固,低保压力也会增大。因此,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要将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并重,实事求是地确定新的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三)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扶贫工作方式和实现形式上,需要实事求是。应以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针对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从当前情况看,我镇在今后的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草畜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依然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内容,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四)创新扶贫机制。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与其他支农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政策也越来越多,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地加大。如果将扶贫开发和这些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政府扶贫和社会帮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二○一三年三月十一日篇二: xx 镇扶贫调研报告 xx 镇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调研情况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 xx 镇成立扶贫调研领导组,组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