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探究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教育活动追求“回归”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使学生在具体教学中,实现从知识学习向素养形成的具体转变使用客观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考核标准,缺乏对学生知识理解、思想素养的有效培养。未能从情感引发和心理指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价值理念传输。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主力、核心,只有使用传统文化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心理认同,才能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思维培养的预期目标。初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且逐渐形成了个性化思考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只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认知,才能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策略
全新育人环境下,初中道德与发展教学活动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老师要关注教学改革诉求,从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视角,探究优化教学活动的核心举措。在教学活动传承创新过程中,融入独特教学视角,挖掘我国经典文化的素材内容,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时代精神,推进课程教学文化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创新,构建全新教学模式。
(一)完善教学机制,精选教学内容:“筑牢”教学传承创新的基础 在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创新进程中,老师要根据教材新变化,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全新的教学机制,“筑牢”教学传承、创新的基础。第一,老师要精选教学内容,研究教学使用的新教材。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有思想深度的教学内容,缺乏充分了解。因此,老师开展教学传承创新时,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精选素材内容。将教学素材转化为教学语言,加深学生理解,使学生认同教学内容。第二,老师要研究教学机制,从传承、创新视角研究教学活动,在思想培养与行为理念引导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该课程要承担文化启迪、融入时代发展的责任,用鲜活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机制,使整个课程教学更有生命力和价值力。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部编版教材上册的第一单元,就向学生讲述了“网络生活新空间”的内容,教育学生理性认识“网络改变世界”,并且“合理利用网络”,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通过使用鲜活的教学案例,实现了教学创新的理想效果。
(二)立足学生成长,完善教学评价:“夯实”教学传承创新的内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影响学生思维动态与行为理念的教学,因此,在开展该课程教学时,要发挥课堂内容优势,利用课堂阵地优势,使学生通过参与系统化教学活动,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理念和法治意识。第一,老师要立足学生成长,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空间”。通过引导学生“为中华复兴学习”的使命责任,使学生将个人学习成长与国家发展全面融合。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一个单元,三节课的内容来讲述“维护国家利益”,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将个人成长融入美好祖国建设活动之中。第二,要老师要变革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重视道德理念、法治规范对学生培养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实现德育力量。在教学传承创新时,要注重融入学生的个人思考与理解,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形成自觉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