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新年伊始逐梦高飞技术总结.ppt

格式:ppt   大小:6,049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年伊始逐梦高飞技术总结.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7/5/19 文件大小:5.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年伊始逐梦高飞技术总结.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年伊始逐梦高飞元旦快乐“元”有开始之意, “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 New Year's Day , 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 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而以西历的 1月1日为新年。 1949 年9月 27 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元旦,中国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 1月 1日,并延用。中华民国始为公历 1月1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得以明确,同时确定农历 1月1日为“春节”,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称为“旧历年”、“阴历年”等)。?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 5000 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 “正月朔日, 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 1月1日。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公元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 把农历的 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 1月1日称为“元旦”, 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 1912 年),并规定阳历 1 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 年9月 27 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 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 “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相关传说?传说在 4000 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 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 “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中国的元旦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 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 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 1912 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 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 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