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课程整合与高校的教学创新[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核心要素; 当前高校教学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关键词] :课程整合教学结构教学创新一、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核心要素 2001 年 10月,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要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 积极探索 2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它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关系的变革。不仅仅表现为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组合、综合, 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定义,所谓“创新”指的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 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这里强调的是“引入”,实现“新的组合”。这种“创新”,并非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主要是将已有的“事物”引入新的领域, 重新组合,带来新效益。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 3 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局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最终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促进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的深层次改革, 以利于培养 21 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美国教育技术 CE O 论坛第3 年度(2000) 的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 直至整合于全课程,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应用于教学的时候, 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 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培养 21 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这里的“数字化学习”(e- Learning) 、“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实际上也就是国内通常所说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学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 信息技术就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结果就是“数字化内容”)。“21 4 世纪的能力素质”在美国教育技术 CEO 论坛第 4 年度(2001) 报告中有明确的表述,具体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基本学习技能; 信息素养; 创新思维能力; 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 实践能力。 5 为了帮助学校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教育技术 CEO 论坛的年度报告还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应注意的三个步骤: 1. 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2. 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3. 依据步骤二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 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目标。 6 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步骤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课程整合的要点或者说核心要素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几点: (一) 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目标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二) 全新的教学结构 7 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 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由各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为了培养具备 21 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三) 全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对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变革, 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 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 8 二、当前高校教学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虽然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