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摘要: 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关键词: 中国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它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 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 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享有“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 导致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 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泥沙淤积等环境问题使湿地及其功 2 能处于严重威胁之中。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1 、中洋西岸, 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境内盛行东亚季风,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湿润, 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 1100mm 以上) 。由于水热条件优越,中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系统具有高度多样性,是各种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总面积约 6594 万公顷( 不含江河、池塘等), 占世界湿地的 10% , 居世界第四位, 亚洲第一位, 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在众多的湿地中, 以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湿地类型为主。天然湿地(不含河流湿地)约为 2594 万公顷,包括沼泽约 1197 万公顷,天然湖泊约 910 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 217 万公顷, 浅海水域 270 万公顷; 人工湿地约 4000 万公顷, 包括水库水面约 200 万公顷,稻田约 3800 万公顷,稻田是我国河流湿地之外的最大的湿地类型。目前, 按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标准,我国现有 173 片国家级湿地,并有 21 处湿 3 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这些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湿地的主要功能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 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 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 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 4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 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 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 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 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 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 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 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 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 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 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 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 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 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 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 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 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 5 其被誉为“地球之肾”。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 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