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麒麟送子”的由来-麒麟送子的寓意.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麒麟送子”的由来-麒麟送子的寓意.docx

上传人:羹羹 2022/6/26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麒麟送子”的由来-麒麟送子的寓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麒麟送子”的由来:麒麟送子的寓意


  祈子,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主题,更


“麒麟送子”的由来:麒麟送子的寓意



  祈子,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主题,更是民众希望人丁兴隆、子嗣绵延的起点。传统祈子之俗,手段稚拙而综杂:或求,求诸送子观音、子孙娘娘、麒麟等灵异;或送,此如湘、黔等地“偷瓜送子”之俗:或拴,如旧时北平之“百子堂内非常喧闹,娘娘殿上供比山高,抽空还把那娃儿套”……麒麟送于是诸多民间祈子之俗中的一种,那么,麒麟是如何从民众信仰的灵兽脱胎成送子灵物的呢?      麒麟      麒麟,又作“骐麟”,乃雌雄统称,雄曰“麒”,雌曰“麟”,是古代传闻中的瑞兽:“毛虫(兽类)之长”,“四灵”(麟、凤、龟、龙)之首,“五灵”(麟、凤、龟、龙、白虎)之一者,其形,“麇身、牛尾、一角”:其声,“牡鸣曰‘游圣’,牝鸣曰‘归昌’,夏鸣曰‘扶幼’,秋鸣曰‘养绥’”;其踪,“凤凰麒麟,皆在郊橄(郊外沼泽)”。尽管古人把麒麟的声貌行踪描摹得绘声绘色,因无实物可依,亦多系“据说”而说,其实,麒麟与龙、凤一样,乃古人“观隅反三”的幻化之物,又经迭代“箭垛式”附会,已然面目难辨,似非当下探究者所称的鹿、牛、马、鱼等物什的简洁组合。   麒麟信仰由来已久,周时就有灵物(“四灵”之一)之说,至汉时,麒麟的仁兽形象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有“麒麟,仁兽也,庸身,牛尾,一角”。之所以为仁,清人段玉裁注解曰:“状如瘤,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刘向《说苑・卷十八》:“故麒麟,唐身、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践,位干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有质文也,幽闲那么循循如也,动那么有仪容。”称其含仁怀义,性温良,有武备而不为害,行为中规中矩,俨然一谦谦君子形象。麒麟的上述诸多内涵,其实多系汉代经学大师为求时政之需的演绎之得。   麒麟因系灵物、仁兽,所以能兆瑞。王道兴盛,那么麒麟现。《毛诗义疏》曰:“王者至仁那么出。”黄帝是“三皇”之首,仁政之先,故黄帝时“麒麟在囿,鸾凤来仪”,又有“唐虞世兮麟凤游”等。《左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叔孙氏之车子,商获之,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此时王道衰败,所以才有《获麟歌》中“今非其时来何求”的诘问。   延及后世,麒麟的仁兽、瑞兽形象一脉相承了下来。如《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时曾获一麟,听属臣一番鼓噪后,武帝龙情大悦,始“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汉宣帝时曾将霍光等十一功臣像悬于麒麟阁上,以彰其功绩:唐武那么天时,又以麒麟纹饰绣于袍服,名曰“麒麟袍”,赐三品以上武将专享;清时,绣麒麟图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之上,等等,以示尊贵与等级。      麒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