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嬉笑调侃背后的含泪人生
[摘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传达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纠葛,可以说是刘恒后期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这个特征集中体现在《九月感应》《拳圣》《天知地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作品里。虽然一些幽默、嬉笑、调侃个偏僻的小山村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少年以后他回到北京城,在一个胡同里长大,到了结婚的时候,不能像别人一样住一套自己的房子,结婚的喜悦体现在他为自己在院子里盖了一个仅仅有六平方米的小屋。对金钱爱恨夹杂的深深的渴望、生存空间的艰难逼仄,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的写作对象。其次,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承载着中国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人物气质也正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常态。房子,几乎是中国老百姓的梦魇,也是张大民一生的追求,作者把老百姓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的困境,都加诸于了张大民的身上。这几方面的原因成了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创作动机。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张大民,他在一家保温瓶厂上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人,他胸无大志,平凡无奇,然而他从不抱怨和憎恨生活,他是家里的长子,他承担着照顾妈妈和几个弟弟妹妹的责任,又要去面对和他有一样境遇的街坊邻居,他身上最吸引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贫嘴”。贫嘴成了他的标识,凭借着贫嘴,他娶到了心仪已久但想远离胡同生活的云芳,并说服云芳和他一起住进了空间窄小的家里;凭借着贫嘴,家里面大大小小的纠纷都被他所平息;凭借着贫嘴,一家老小的生计竟然被他维持了下来。论长相,他平凡普通,并不英俊。可是他的贫嘴成了他的倚仗,成了与这个世界交流的利器,他用这把利器与世界周旋,艰难但坚强快乐地活着。这样一个不停地耍着贫嘴的人打动了我们:他老婆云芳的厂子效益不好,厂里发不出给工人们许下的奖金,于是决定用自己厂里生产的毛巾代替奖金的发放,那么多的毛巾怎么办?于是家里人的大裤衩就都用毛巾做了,他知道了这件事后对云芳说:“……这能赖你们吗?不发奖金老发毛巾,……这能赖你爸爸,能赖你吗?我要是毛巾厂的,就用花格子毛巾做套西装,……,看看厂领导高兴不高兴!”这何止是简单的无能为力。如果硬要把它称为幽默的话,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酸。看上去这是一种说笑,但又何尝不是对残酷无情的现实的变相嘲讽和对妻子云芳苍白无力的安慰,这种说笑谁都知道对现实无能为力,可能让人在窘迫的现实中破沛一笑,又怎能不说是一种对生活的豁达。 还有作品在表述比较他和妻子两个单位加班费时的振振有词:“你们厂夜班费6毛钱,我们厂夜班费8毛钱。我上一个夜班比你多挣2毛钱,我要上一个月夜班就比你多挣6块钱了……。问题出在夜餐上面你们厂一碗馄饨2毛钱,我们厂一碗馄饨3毛钱,我上一个夜班比你多挣1毛钱。我要是一碗馄饨吃不饱,再加半碗,我上一个夜班就比你少挣5分钱了,不过你们厂一碗馄饨才给10个,我们厂一碗馄饨给12个,这样一算咱俩上一个夜班就挣得差不多了,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云芳,你觉得呢?”也许这几分几毛的算计看起来有点可笑,可笑的时候却让人心酸让人憋屈,这个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人在为了能生活得更好做出了多大的努力,他的斤斤计较的算计是自己对生活苦恼和愤懑的宣泄,他话痨一样的表达是对生活带来的压力的苍白无力的抗争与自我安慰。
他做梦都想着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用